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己未七夕用玉溪韵

标题包含
己未七夕用玉溪韵
乌鹊年年管别离,涉秋髡首助佳期。试看清汉横分处,又是浮槎欲渡时。天上白榆长历历,西来青鸟故迟迟。寸心此夜千回结,不断虫声恼鬓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鹊每年都要负责离别的事务,一到秋天就剃了头来帮助人们安排佳期。试着看看银河分开的地方,又到了木筏要渡过的时候。天上的白榆树清晰可见,西来的青鸟却迟迟未至。在这一夜里,我的心情千回百转,连绵不断的虫鸣让我烦恼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己未:即农历七月七日; 2. 玉溪: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因其曾为荥阳(今河南荥阳)尉,其地有玉溪,故称; 3. 乌鹊年年管别离:乌鹊负责搭桥连接天河两岸,每年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4. 涉秋:度过秋天; 5. 髡首:剃发; 6. 清汉:指银河; 7. 浮槎:漂浮的木筏,古人认为可由此直达天河; 8. 天上白榆:指银河旁的星宿之一; 9. 西来青鸟:指信使,此处应指牛郎织女相会的信息; 10. 寸心此夜千回结:指内心的激动难以平复; 11. 不断虫声恼鬓丝:耳边不断传来蟋蟀鸣叫的声音,使人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己未七夕”为题,即指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传说。诗人在此基础上,借乌鹊、清汉、白榆、青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离别和重逢场景。同时,诗人通过“又是浮槎欲渡时”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首先,诗人通过对乌鹊的描绘,传达了牛郎织女的离别之苦。“乌鹊年年管别离”意味着每年这个时候,乌鹊都会承担起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的重任。这种离别,既体现了爱情的执着,也表达了人类对于团圆的热切渴望。 接下来,诗人又以“涉秋髡首助佳期”点明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间。“涉秋”是指进入秋季,而“髡首”则指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剃去头发,以示忠诚。这进一步强调了牛郎织女之间感情的深厚与真挚。 紧接着,诗人借“天上白榆长历历”来形容星空的景象。“白榆”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天上的星星,这里诗人将白榆与天上的星星相连,突出了牛郎织女相隔之遥远。然而,这种遥远的距离并没有阻挡他们相会的决心,正如诗人所说:“西来青鸟故迟迟。”这里的“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牛郎织女传递消息的神鸟,象征着爱情的力量。 最后,诗人以“寸心此夜千回结,不断虫声恼鬓丝”收尾,表达了此时此刻的心情。尽管对爱情充满期待,但诗人还是感受到了孤独和失落。这里的“虫声”指的是秋天的蟋蟀叫声,诗人以此衬托出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成化四年(己未年)的七夕时节,王恕先生有感而发,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己未七夕用玉溪韵》。此时正值明宪宗朱见深在位的第8年,王朝统治相对稳定,然而民间疾苦、百姓生活依然艰辛。 作为明朝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王恕在任南京吏部尚书期间目睹了诸多社会现象,对民生问题尤为关注。他平日以诗为乐,借诗篇倾诉心中的抱负和感慨。在这个特殊的七夕节,诗人忆起汉代牛郎织女的传说,感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更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思考。 当时,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问题导致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恕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官员,为国家现状忧心忡忡。在诗中,他表达了期盼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心愿,并呼唤有德之君执政为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