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
径荒随处长蓬蒿,忽告通幽且尽薅。
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
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
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雨如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荒废的小径上,到处都是杂草丛生,突然接到通知需要清理小径以便通幽。已经询问过种花的人移植了郁李,也从别人那里摘来了蟠桃。我在这个简陋的住所里有什么能力呢?种树的功劳还是归你所有。这个小官就用你的才能去试一试吧,拿起锄头趁着春雨滋润大地的时候开始劳作。
去完善
释义
1. 蓬蒿:指野草。
2. 通幽:通向幽静的地方。
3. 尽薅:清除杂草。
4. 花翁:指擅长养花的人。
5. 郁李:一种灌木或乔木,开粉红色花朵。
6. 金母:传说中的西王母,这里指能提供仙桃的人。
7. 蟠桃:传说中的一种神果,可令人长寿。
8. 吏用公材:官员运用公共资源。
9. 当小试:当作一次小尝试。
10. 雨如膏:形容滋润大地的春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致和劳动场面的诗,诗人通过对晨光的描写和对庵僧劳作的观察,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韵律上,全诗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给人以愉悦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翌。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宋朝的江山破碎,金兵不断侵扰,战争频繁。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在自己的家乡度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他的家乡位于江南地区,景色秀丽,风光宜人。在这里,诗人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这首诗歌正是他在欣赏晨光亭美景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诗人朱翌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庵僧澄锄夹径草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他将这种意境与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相结合,以桃李为象征,表达了对家园美好的祝愿。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