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武丁馆
暑雨飘已过,凉飙触幽衿。虚馆无喧尘,绿槐多昼阴。
俯视古苔积,仰聆早蝉吟。放卷一长想,闭门千里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天飘忽的雨滴已过,凉爽的微风轻拂过衣襟。空无一人的别馆里听不到喧嚣的声音,只有绿色的槐树在白日下留下阴凉。
向下看去是那一层层累积的古老苔藓,抬头聆听是早起的蝉鸣。摊开书卷陷入沉思,关起门来却感受到千里之外的那份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武丁馆:诗人寄居的地方。武丁是商朝的一个君主,他在位时国家强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地方,寓意繁荣昌盛。
2. 暑雨:夏天炙热的雨水。
3. 凉飙:凉爽的风。飙,疾风。
4. 幽衿:深衣的前襟,这里指诗人自己。
5. 虚馆:无人居住的空房子。
6. 喧尘:喧闹的尘埃,这里比喻人世间的烦恼。
7. 绿槐:绿色的槐树。
8. 昼阴:白天的阴凉处。
9. 古苔:古老的青苔。
10. 早蝉:早晨鸣叫的蝉。
11. 放卷:放开手中的书卷。
12. 长想:深深的思念。
13. 闭门:关上房门。
14. 千里心:远离故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寓居武丁馆》中,陈存巧妙地描绘了他在夏日馆舍中的生活场景。他先是描述了季节的更迭:“暑雨飘已过,凉飙触幽衿。”这里的“暑雨”和“凉飙”分别代表了夏日的炎热与初秋的凉爽。随后,诗人通过“虚馆无喧尘,绿槐多昼阴”两句表达了自己在宁静的环境中读书的心境。接下来的“俯视古苔积,仰聆早蝉吟”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风景画,通过对古老苔痕和鸣叫的早蝉的观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最后的“放卷一长想,闭门千里心”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思考人生,让自己的思绪驰骋千里。整体来看,这首诗歌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陈存作为诗人的独特气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居武丁馆》是宋代诗人陈存的著名诗篇。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武丁馆的旅居生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陈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如“壁间剑气”、“窗外江声”等,展现了他的才情和抱负。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陈存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陈存生活的时代,北宋王朝虽然政治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存在。由于科举制度的普及,许多知识分子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个人抱负,这导致了一些人的失败和失望。陈存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一定的不满和忧虑。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此外,陈存在这一时期还经历了人生的重要阶段,如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等。这些生活琐事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总的来说,《寓居武丁馆》这首诗反映了陈存在北宋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