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五

标题包含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五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微风动袿。组帐高褰。旨酒盈樽。莫与交欢。鸣琴在御。谁与鼓弹。仰慕同趣。其馨若兰。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嵇康(224年-234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他生于魏国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家族世居魏晋士族豪门。 嵇康在少年时期,便才华横溢。他的文学才能尤为突出,所作诗文沉...查看更多
孙耀威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夜晚如此清幽。明亮的月光洒满窗台。轻风吹动着衣襟。华美的帘幕高高挂起。美酒满杯,却无人共享欢乐。桌上的古琴,有谁与我共奏。仰望星空,心向往之,犹如兰花般美好。可惜佳人不在,令人惋惜不已。
孙耀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闲夜肃清:寂静的夜晚。 2. 朗月照轩:明亮的月光洒满窗户。 3. 微风动袿:微风吹动着女子的衣襟。 4. 组帐高褰:华丽的天鹅绒帷幕高高挂起。 5. 旨酒盈樽:美酒满杯。 6. 莫与交欢:不要和别人共享快乐。 7. 鸣琴在御:弹奏美妙的音乐。 8. 谁与鼓弹:谁能与我一起弹奏。 9. 仰慕同趣:敬仰那些志趣相投的人。 10. 其馨若兰:他们的品德就像兰花一样芬芳。 11. 佳人不存:美好的人和事已经不存在了。 12. 能不永叹:怎能让人不永远叹息。
孙耀威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恬淡宁静的氛围开篇,月夜之景清朗宜人。“闲夜肃清,朗月照轩”点明了时间、地点,仿佛让人看到那个寂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窗前,静谧而美好。接下来通过微风轻拂衣袖和升起帷幔的细节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环境的静谧。同时,诗句中的"旨酒盈樽,莫与交欢"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不愿在此情此景下与人分享美酒和欢乐。 诗人随后用“鸣琴在御,谁与鼓弹”来表达对知音的渴求,希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陪伴。然而现实是“佳人不存”,这使他不能不感叹惋惜。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和对知己的深深渴望,体现了魏晋文人独立的人格精神。
孙耀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五》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249年至263年,即魏晋之交的曹魏时期。 在这一时期,嵇康因才学出众而受到魏国皇室的器重,官至中散大夫。然而,政治斗争激烈,嵇康在朝堂上与群臣发生矛盾,最终被诬陷杀害。在这个过程中,嵇康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操守,不畏强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众疾苦。嵇康对此深感忧虑,他提倡儒家的仁爱之道,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希望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共同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同时,他还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期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富强。
孙耀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