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诗十首 其六
名行显患滋。位高势重祸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难治。如何贪人不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名声显赫可能导致更多问题滋生;地位崇高、权势强大可能成为灾难的根源;美丽的容颜可能导致性的侵害;美味的食物可能含有毒药难以医治;为何贪心之人看不到这些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名行显患滋:名利地位显要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祸患。
2. 位高势重祸基:身居高位势力强大,是灾祸的根源。
3. 美色伐性不疑:美色对人的性情有损害,这是不容怀疑的。
4. 厚味腊毒难治:过多的美食如同毒药,难以医治。
5. 如何贪人不思:为什么贪婪的人不懂得思考这些问题呢?

去完善
赏析
《六言诗十首 其六》是嵇康的一首哲理诗,以六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警示人们要警惕名利的诱惑和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首句“名行显患滋”,意为名声与德行过于显耀可能招致更多的祸患。这一观点富有深刻的人生智慧,揭示了人世的复杂与微妙。
第二句“位高势重祸基”,指出地位的攀升可能带来祸根,隐喻着高位所带来的压力、风险与挑战。在现实中,许多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
第三句“美色伐性不疑”,提醒人们美丽的事物可能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这与诗人提倡的自然纯朴的生活观念相吻合。
第四句“厚味腊毒难治”,意味着美食也可能含有毒素,需要谨慎对待。这里暗含了庄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舌生恶"的观点,强调人们在物质享受中要保持一份清醒。
最后两句“如何贪人不思”,则是对那些贪心者的尖锐讽刺,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诱惑。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极具哲思的诗词,体现了诗人独到的人生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言诗十首 其六》是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嵇康(223-262)在公元259年左右所创作的。嵇康生活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他生活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中,儒学、道教和佛教等多种文化形式共存于这个时期。当时社会矛盾激烈,文人墨客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们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嵇康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在那个时代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性格刚直不阿,又不善逢迎,因此一直无法被当时的统治者所用。他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排挤,一生辗转各地,但仍以诗文抒发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的感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热爱,以及对于真理和道德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