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鸟羣嬉。感寤长怀。能不永思。永思伊何。思齐大仪。凌云轻迈。托身灵螭。遥集玄圃。释辔华池。华木夜光。沙棠离离。俯漱神泉。仰
叽琼枝。栖心浩素。终始不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鸟儿在一起欢快地嬉戏。这让我的心绪产生了深深的感触。怎能不让我长久地去思考呢?我长久地思考的是什么?是那至高无上的德行。仿佛能够像鸟一样轻快地腾云驾雾,把身体寄托在龙的身体上,然后飞往遥远的仙境。在那里,放下马勒,在花池边漫步。那里的树木如同宝石般闪闪发光,沙棠树果实累累。低头就可以品尝神泉的水,抬头就能吸允着琼树的嫩芽。我心如浩渺的天空,永恒而正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感寤长怀:感叹人生的美好时光难以忘怀。
2. 思齐大仪:思念那如同天地之大道的美好品质。
3. 凌云轻迈:形容飞得高且轻盈。
4. 托身灵螭:依附在传说中的龙形神兽身上。
5. 玄圃: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6. 释辔华池:解开马缰绳在华美的池塘边休息。
7. 华木夜光:形容树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8. 沙棠离离:描绘了一种海棠花盛开的样子。
9. 俯漱神泉:用泉水漱口。
10. 仰叽琼枝:仰望琼枝般美好的事物。
11. 栖心浩素:让心灵回归纯净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诗》嵇康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自然和谐的画面。诗人以鸟儿们的嬉戏为引子,引导我们思考生活之中所蕴藏的美好与深意。在诗人眼中,生活中的美好似乎总是难以长久,但是他却鼓励我们去追求那些永恒的德行和思想,就如同那些托身于山巅、栖息在幽深处的鸟儿一样,不为尘世所动,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整首诗歌虽然短小精悍,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态度。无论是描绘飞鸟的形象,还是对人生的感慨,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关爱。当我们沉浸在诗意之中时,便能体会到那种超脱世俗、追寻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是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嵇康的一首古体诗。嵇康,字叔夜,公元224年出生于今安徽凤阳,卒于公元263年。他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他的诗才横溢,文采斐然,被誉为“竹林才子”。
在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嵇康身处乱世,却又执着于道家的出世哲学,因此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超脱世俗纷扰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描绘了作者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理想。
嵇康的一生充满波折,他曾一度被卷入政治漩涡,后因触怒权臣钟会而被构陷致死。尽管生活多舛,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持一颗恬淡从容的心。这种坚定的信仰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嵇康所处的时代,正是道教、佛教逐渐兴起,儒家学说受到冲击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观念变迁,对嵇康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中既有道家隐逸出世的思想,又有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坚持,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