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言诗 其五

标题包含
四言诗 其五
肃肃冷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溯丹坻。含阳吐英,履霜不衰。嗟我殊观,百卉具腓。心之忧矣,孰识玄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嵇康(224年-234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他生于魏国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家族世居魏晋士族豪门。 嵇康在少年时期,便才华横溢。他的文学才能尤为突出,所作诗文沉...查看更多
Zx王小槟
去完善

译文
瑟瑟寒风,散播在江河沿岸。远离繁华的树林,低头探寻红色的砂砾。迎着阳光绽放花朵,脚踏寒霜依然旺盛。感叹这独特的景色,各种花草都蜷缩着身子。心中的忧虑啊,谁能理解其中的奥妙。
Zx王小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肃肃:形容风声猛烈。 2. 冷风:寒冷的风。 3. 分生:分散。 4. 江湄:水边,江边。 5. 却背:向后远离。 6. 华林:繁华的树林。 7. 俯溯:向下追溯。 8. 丹坻:红色的沙滩或水边陆地。 9. 含阳:指植物向阳生长。 10. 吐英:开花结果。 11. 履霜:踩着霜。 12. 不衰:不减弱。 13. 嗟我殊观:指看到不同的景象。 14. 百卉具腓:各种花卉都枯萎。 15. 腓:枯萎。 16. 心之忧矣:心中有忧虑。 17. 玄机:深奥的道理。
Zx王小槟
去完善
赏析
《四言诗 其五》这首古诗描绘了自然界中冷风的凛冽、江河的静谧、繁华的背离和丹丘的低回。诗人巧妙地将万物生长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肃肃冷风,分生江湄。"中的"肃肃"一词展现了寒冷的风给人的感受,仿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分生江湄"描述了冷风在江河间的分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 "却背华林,俯溯丹坻。"一句中,"却背"意味着远离繁华世界,"华林"则代表喧嚣的生活。"俯溯丹坻"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世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忽视。 "含阳吐英,履霜不衰。"描述了植物在阳光下发芽生长,即使遭遇严寒也不退缩的精神风貌,暗喻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嗟我殊观,百卉具腓。"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表示人们应该珍视当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最后两句"心之忧矣,孰识玄机。"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神秘,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事洞察入微的睿智和洒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理想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Zx王小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言诗 其五》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嵇康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63年,正值魏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对儒家礼教产生怀疑,转而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创作这首诗时,嵇康正身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因才华横溢,受到权臣钟会的嫉妒,最终被陷害入狱。然而,尽管面临生死危机,嵇康依然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以四言的形式,表达了嵇康对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追求。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达到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这种观念在当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儒家礼教的反叛和对道家思想的推崇。
Zx王小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