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使君秋夜见寄
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露降落在梧桐叶上,发出滴答声;秋风起时,桂花开始绽放。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有一群学习仙人般的伙伴,他们在山中赏月,吹奏着箫声。
去完善
释义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象的诗。以下是诗中的注释:
1. 露滴梧叶鸣:这句描述了秋天的露水滴在梧桐叶上发出声音的景象。"露滴"指秋天的露水。"梧叶"指的是梧桐树的叶子。"鸣"在这里表示发出声音。
2. 秋风桂花发:这句描绘了秋风中桂花盛开的景象。"秋风"指秋天的风。"桂花"是一种植物,一般在秋天开花,具有香气。"发"在这里表示盛开。
3. 中有学仙侣:这句表示在这些美好的景色之中,有学仙的人存在。"中"指中间,这里可以理解为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学仙侣"指那些学习神仙之道的人。
4. 吹箫弄山月:这句描述了这些人一边吹箫,一边欣赏山间的明月。"吹箫"指吹奏箫这种乐器。"弄"在这里表示玩弄、欣赏。"山月"指山间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露水滴在梧桐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秋天的象征。秋风中,桂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色里,有一群学仙之人,他们吹奏着箫,欣赏着山中的明月,享受着宁静的夜晚。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人们内心的宁静。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露滴梧叶”、“秋风桂花”等,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同时,“学仙侣”的出现,使诗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韦使君秋夜见寄》是唐代诗人丘丹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丘丹在这个时期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为战乱,不得不在家乡闲居。这段时期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乱的残酷。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丘丹通过与韦使君的交流,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他在诗中写道:“霜天起白云,千里出黄茅”,这句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早日结束的希望。通过这首诗歌,丘丹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于时代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