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
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
蝉鸣念秋稼,兰酌动离瑟。
临水降麾幢,野艇才容膝。
参差碧山路,目送江帆疾。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媿非郑公里,归扫蒙笼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日听闻郡守莅临,我偶尔乘坐小牛外出。
未曾与桃花源的人告别,见面后就过去了多日。
知了在树上哀鸣,惦念着秋天的庄稼;兰花色的酒,让人想起别离的曲调。
靠近水面放下旌旗,野艇仅能容纳膝盖。
蜿蜒曲折的绿色山路,目送江帆离去甚快。
深入海洋寻找骊珠,却惭愧梧桐上凤凰的身姿。
我愧非郑玄那样的儒士,回归去打扫那片灌木丛生的居所。
去完善
释义
1. 奉酬:敬辞,表示感谢别人赠送的意思。这里指以诗酬谢对方。
2. 韦使君:唐制,汉州刺史改为魏州使君。这里是尊称州郡长官的官职。
3. 黄犊:黄牛。这里指的是牛的犊子,用来形容作者的出行简朴。
4. 桃源人:这里指隐士高人。陶渊明曾写有《桃花源记》一文,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所以“桃源人”便成为隐士的代名词。
5. 蝉鸣念秋稼:蝉鸣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这里的庄稼需要收割。
6. 兰酌:即兰酒杯,精致典雅的酒杯。
7. 离瑟:分别时弹奏的瑟声。
8. 麾幢:官员出行的仪仗标志。
9. 野艇:简陋的小船。
10.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11. 碧山路:指山路两边树木葱茏。
12. 江帆:江上的帆船。
13. 涉海得骊珠:借用海上寻珠的故事,比喻得到了珍贵的东西。
14. 栖梧惭凤质:凤凰非梧桐不栖,这里比喻自己德行不足。
15. 媿:羞愧。
16. 郑公里:唐代文学家郑谷曾在溧阳令任上辞职回乡。这里用郑谷自比,表示也打算辞去官职回乡务农。
17. 蒙笼室:草木丛生的居室,这里指隐居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丘丹写给韦使君的一首答诗。诗中描绘了在郡守来访时,诗人偶然遇到了韦使君,却并未立刻认出他来,因为双方都是隐居之士,没有繁华的世俗身份。两人交谈甚欢,席间有蝉鸣、兰花,显得环境幽静,流露出一种闲适的心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隐居,但仍保持高洁的品质和谦虚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反映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是唐代诗人丘丹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这个时期,唐朝的盛世接近尾声,朝政逐渐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创作这首诗时,丘丹正身处江湖之间,对山林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人生的宁静与美好,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无尽魅力。
这个时代,田园诗盛行,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效仿。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生活感悟融入诗歌,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丘丹创作了这首《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