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其九
桃花红,李花白,万壑千岩光烜赫。
灵云悟处勿遮藏,贤沙正是白拈贼。
贼贼,说甚释迦与弥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桃花红艳,李花洁白,山间美景闪耀着光辉。
心灵领悟之处无需遮掩,智者正是善于把握机会的人。
真知灼见啊,说什么佛陀和弥勒呢。
去完善
释义
1. 偈:佛教经文的一种形式,通常以诗歌的形式来传达教义或哲理。
2. 释善果:一位唐代僧人,有关于他的具体事迹不详细。
3. 桃花红:描述桃花鲜艳的颜色。
4. 李花白:描述李花纯洁的颜色。
5. 万壑千岩:形容地形复杂,山谷众多。
6. 光烜赫:光彩耀眼,这里用来形容山川的壮丽景色。
7. 灵云悟处:指灵云法师在梦中领悟到禅理的境地。
8. 勿遮藏:不要隐瞒,要公开显露出来。
9. 贤沙:可能指的是五祖山的贤沙和尚,他擅长用机锋话来接引学人。
10. 白拈贼:禅宗公案中的人物,借用小偷比喻参禅悟道的心得不能藏私。
11. 贼贼:表示警惕,提醒人们要注意参禅悟道的正知正见。
12. 说甚释迦与弥勒:指出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还是弥勒佛,他们的教诲都应珍惜,但更要明心见性,追求真理。
去完善
赏析
《偈 其九》释善果是禅宗的一首谒子诗。诗人以桃花、李花开篇,描绘出一幅春天绚烂美景的画面,借以象征生命的美好和蓬勃生机。接着的“万壑千岩光烜赫”则表达了佛法光明的普照,强调了禅宗思想的力量。“灵云悟处勿遮藏,贤沙正是白拈贼。”两句揭示了禅宗顿悟的智慧,教导修行者不应隐藏自己的领悟,而应坦率地面对。结尾的“贼贼,说甚释迦与弥勒”则是一种戏谑的手法,意在说明真理自在心中,不必过于执着于名相。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深入浅出地传达了禅宗的旨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 其九》是唐朝著名僧人释善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唐朝,大致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和科技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佛教在这一时期也非常兴盛,许多僧人和文人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了解释善果的人生际遇。释善果是唐朝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尽管他拥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仍然对生命的短暂感到忧虑。这反映在他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如《偈 其九》。在这首诗中,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永恒幸福的追求。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在这个时代,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强调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观念,这些观念在当时的人们心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释善果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作品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在他的笔下,生命被描绘成一场短暂的旅程,人们应该珍惜当下,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