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其二
韶阳一曲二十五,不属宫商角徵羽。
寥寥千古共谁论,明眼衲僧未轻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韶阳小曲二十五个音符,不属于五音音阶之列。
千载以来知音难觅,聪慧的僧人亦不轻易认可。
去完善
释义
《偈 其二》:这是一首佛教诗歌,由唐代诗人释善果创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音乐和禅宗智慧为主题,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1. "韶阳一曲二十五":韶阳,指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这里是唐代禅宗六祖惠能的出生地。一曲二十五,指佛教《金刚经》中的二十五谛。这句诗的意思是,韶州的佛教教义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包含着《金刚经》的二十五谛。
2. "不属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徵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这句诗的意思是,佛教的智慧并不属于世间的五音,而是超越世俗的音乐。
3. "寥寥千古共谁论":寥寥,形容非常稀少。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能理解这种智慧的修行者非常稀少,能与谁共同探讨呢?
4. "明眼衲僧未轻许":明眼,指有慧眼的修行者。衲僧,指出家人。轻许,轻易地同意或认可。这句诗的意思是,有慧眼的出家人不会轻易地认同他人的观点,他们会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音乐与人生感悟的禅诗。诗人通过描述韶阳曲这一曲调的独特性,表达了超越世俗、超越常规的音乐感受。"韶阳一曲二十五"中的"二十五"指的是韶阳曲的二十五弦琵琶,而“不属宫商角徵羽”则说明了这种音乐超越了五音的范畴,是一种更加自由、纯朴的声音。
接下来,诗人又用"寥寥千古共谁论"表达了这种音乐感受在历史长河中鲜有人能够理解和共鸣。这里的"明眼衲僧未轻许"则暗示了只有那些具备慧根和深刻理解的人才能领会到韶阳曲的美妙之处。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音乐为喻,传达了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禅宗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善果的一首禅诗,创作于公元1185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善果禅师已经年迈,经历了世事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长期寓居南岳衡山,专心研究禅宗佛法,对于禅宗的顿悟理念有着深入的体会。这首《偈 其二》正是表达了他在禅修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禅宗的五家宗派之一的曹洞宗。曹洞宗强调观照、冥想和顿悟,认为只要彻底抛弃世俗的观念和欲望,便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善果禅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修行体验和对禅宗哲学的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