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五
九重忧责讵能分,不雨羞为出岫云。
累疏丐归今得请,保全晚节荷明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重忧虑难以分担,无雨愧对山间白云。屡次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如今得到允许,感谢明君保护我的晚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重:这里指皇帝。
2. 忧责:担忧的责任。
3. 讵能分:怎能分担。
4. 不雨羞为出岫云:比喻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而羞愧。
5. 累疏:多次上疏请求。
6. 丐归:请求辞官回乡。
7. 荷明君:受到贤明的君王的保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求退的心志和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九重忧责"指的是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责任,"讵能分"表示这种责任和忧虑是不能分担的。"不雨羞为出岫云"则寓意作者不能像云一样为天降雨,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他希望皇帝批准他辞官回乡,以保全他的晚节。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临湘奉议孙敷山归田十咏 其五》是南宋词人徐经孙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年。在这一年里,南宋朝政日趋腐败,边疆战事不断,民生疾苦,而徐经孙却在闲职中度过时光。
徐经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并不顺利。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继续攻读诗书,结交名士,抒发自己的才情。在闲暇之余,他常常以诗言志,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此时,南宋王朝的衰落已经日益明显,金兵入侵,百姓疾苦,朝廷却无能无力。徐经孙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孙敷山归田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