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使君片石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
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情境好似独立山峰形成,坐下好像有云彩生起。
主人不要责怪我们殷切关注,来自远方的客人常常怀念过去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王使君片石:题目中“题”指的是为诗篇命名,“王使君片石”是本诗的主体,即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这里的“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 势似孤峰一片成:这句意思是这块石头的形状如同独立的山峰一般。“势”表示形态、形状;“似”表示像;“孤峰”指单独的山峰;“一片成”指完整的石块。
3. 坐来疑有白云生:这句意味着在看到这片石头时,似乎感受到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坐来”是古文中的倒装用法,实际意思是在坐着的时候;“疑”表示仿佛、好像;“有白云生”描绘了山间的景色。
4. 主人莫怪殷勤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情感。“主人”指石头的拥有者,即王使君;“莫怪”表示不要责怪;“殷勤看”意为频繁地观看。
5. 远客长怀旧隐情:这句表明诗人的身份与心境。“远客”表示远离家乡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长怀”表示一直保留;“旧隐情”意指过去隐居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了片石的形状,以其自然的形态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宛如一座独立的山峰屹立在眼前。这种形象使人联想到白云在山峰间缭绕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在此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由。
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景的留恋,仿佛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山间飘渺的云雾,呼应了第一句中的“势似孤峰”。在这自然的美景中,诗人与这小小的石头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第三句则以主人的口吻进行自嘲,表示不介意诗人对这块石头的关注。这是因为这片石承载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出自己远离家乡、长期在外漂泊的痛苦。由于这片石让他回想起过去的隐居生活,他不禁对这种生活充满了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王使君片石》是唐代诗人顾非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5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顾非熊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晚年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宦官势力嚣张,皇帝昏庸无能,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大多对现实不满,他们寄情山水,抒发心中的愤懑和无奈。顾非熊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也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题王使君片石》这首诗就是顾非熊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片石为题,通过对片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