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越亭
飒飒西风叶叶秋,谁家烟火起沧洲。
乘闲不耐无机性,拟劝渔翁直钓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临,伴随着萧瑟的西风吹落片片树叶,在这座宁静的小城,是谁家在升起袅袅炊烟?闲暇时,我耐不住这份寂寥,想要劝说那老渔翁,一起过过简单平静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望越亭:即指看越地的亭子。
2. 西风:表示秋天的风向。
3. 叶叶秋:意指树叶在秋天凋落。
4. 烟火:此指炊烟,借指人家。
5. 沧洲:水边之地,此处借指越地。
6. 乘闲:趁着闲暇时光。
7. 无机性:没有世俗的欲望。
8. 拟:计划,打算。
9. 渔翁:捕鱼的老人。
10. 直钓钩:即指钓鱼。
去完善
赏析
《望越亭》是北宋诗人陈尧佐的一首描绘江上烟波的诗篇。首句“飒飒西风叶叶秋”,通过对西风、落叶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天萧瑟的景象。接下来的“谁家烟火起沧洲”则将视野从自然界转向了人间,借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在这样一幅画面下,哪个渔家在升起炊烟呢?他们又将如何度过这美好的秋日时光?
接下来的“乘闲不耐无机性,拟劝渔翁直钓钩”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享受自然宁静生活的愿望。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表现出其内心寻求精神安宁的需求。
这首诗以其描绘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江上风光,使得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安宁与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越亭》是宋代诗人陈尧佐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陈尧佐,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担任多位地方官职,对民生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望越亭周围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在越地任职期间的回忆和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眷恋。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疆域已经相当辽阔,但由于边境问题以及国内的矛盾,使得国家内部的压力仍然很大。陈尧佐作为一位官员,他的职责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他在诗中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