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漳浦县壁
蛮烟渔火接鲸波,树树花枝处处歌。
况是天涯好行乐,莫教憔悴鬓霜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蛮荒烟雾与渔船灯火相接,波浪如鲸,花朵满枝头,处处欢歌笑语。在这遥远的地方更应享受快乐,不要让岁月流逝带来的满头白发和疲惫身心困扰我们。
去完善
释义
1. 蛮烟:指南方沿海的烟雾。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2. 鲸波:指大海。鲸,鲸鱼;波,波浪。
3. 树树:每棵树,一一棵。表示数量众多。
4. 花枝:指春天花朵盛开的树枝。
5. 行乐:及时享乐。
6.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7. 鬓霜:形容白发。鬓,头发。霜,白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尧佐在漳浦县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面对美景时的愉悦之情。首句“蛮烟渔火接鲸波”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勾勒出漳浦县的热闹景象,蛮烟、渔火与鲸波的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次句“树树花枝处处歌”则形象地描绘了漳浦县的花团锦簇和欢声笑语,渲染出浓厚的欢乐气氛。紧接着,“况是天涯好行乐,莫教憔悴鬓霜多”两句抒发了诗人在此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欣然忘形的快乐情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漳浦县壁》是北宋著名文人陈尧佐在漳浦县任知县期间所作。此诗创作于公元980年至1050年间。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的繁荣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陈尧佐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政见不合而受到排挤。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多次被调任地方官职,其中包括漳浦县的知县。
在漳浦县任职期间,陈尧佐亲眼目睹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疾苦。当时,漳浦地区由于地处沿海,时常遭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田歉收,百姓生活困苦。此外,封建官僚的剥削和政治腐败也是导致民生艰难的重要原因。陈尧佐对此深感痛心,他在县衙墙壁上题诗,以此表达自己对百姓的关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这首诗抒发了陈尧佐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北宋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在他的笔下,漳浦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众生活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描绘,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责任。这种关注民生的精神,使陈尧佐成为了宋代文人的楷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