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杭州西湖
桥影飞虹跨碧潭,熙熙亭畔柳毵毵。
扁舟载酒渔翁唱,记得闲过处士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桥梁倒影如彩虹横跨碧绿的水潭,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亭子旁柳树依依。小船载着美酒和渔翁的歌声,让人想起曾在此闲逛的隐士寺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桥影飞虹跨碧潭:描述了彩虹般美丽的桥梁横跨在碧绿的湖水上。其中,“飞虹”指彩虹;“碧潭”是绿色的湖泊或水池的意思。
2. 熙熙亭畔柳毵毵:描写了繁华的亭子旁的柳树披散着长长的柳枝,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熙熙”表示热闹的场景;“毵毵”指的是柳枝垂落的样子。
3. 扁舟载酒渔翁唱:描绘了一艘小船上,渔夫一边喝酒一边歌唱,表达了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其中,“扁舟”指的是小船;“载酒”是说带着酒。
4. 记得闲过处士庵:回忆当年在此地悠闲度过时光的地方——处士庵。其中,“处士庵”是一种隐士修行的地方,此处代指作者过去曾游历过的一个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怀杭州西湖》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诗人通过对西湖中的碧潭、飞虹桥、熙熙亭、柳树、扁舟、渔翁和处士庵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首句“桥影飞虹跨碧潭”,通过“飞虹”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西湖上的桥梁,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美丽的彩虹横跨在碧绿的湖面上。这里的“碧潭”则是西湖的代名词,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第二句“熙熙亭畔柳毵毵”,通过“熙熙”一词表现了游客众多、热闹繁华的景象,同时“柳毵毵”则形象地描绘了湖边垂柳依依的美景。
第三句“扁舟载酒渔翁唱”,描述了一艘小船上载着美酒,渔夫悠然自得地唱着歌的画面。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渔民的淳朴生活,还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悠闲自得的意境。
最后一句“记得闲过处士庵”,表达了诗人对当年闲暇时游玩过的地方的记忆和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这里的“处士庵”是指位于西湖边的一处隐士居所,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杭州西湖》是北宋诗人陈尧佐的一首抒怀之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在怀念西湖时的深切情感。创作时间为公元1000年左右,即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尧佐正处于其人生的鼎盛时期。他曾任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等要职,对国家和百姓有着深厚的责任感。然而,他在官场上的成就并未使他忘记自己的文人身份,他时常通过诗歌抒发对美好景色的感慨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在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西湖作为杭州的一大胜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陈尧佐在游览西湖时,被其美景所震撼,遂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西湖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