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才出示孙尚书诗求鄙作
往时家分宁,风俗喜追随。
挽留杯酒间,往往醉如泥。
比年舍临汝,闭关无相知。
牢落三周星,淹泊一水湄。
人事即渐熟,邻曲不复疑。
闻有长者客,清谈颇忘疲。
宗盟晚相遇,佳此野鹤姿。
过我忽长鸣,倾倒胸中奇。
借问所从来,半世游京师。
群贤共文字,声名冠当时。
自得固有余,足能攀桂枝。
上以荣北堂,下以光衰迟。
故山未暇往,旧游不足思。
墙东或可隠,便拟营茅茨。
奇怀傲南窗,幽花撷东篱。
是亦差可乐,去此将何为。
恨未识胥邓,论交尚差池。
不妨气类求,相与慰渴饥。
同姓纷在眼,邈然弃如遗。
此道已浇薄,君乃敦笃之。
何当美盛德,老矣徒嗟咨。
黄嬭厄兵火,荒唐废文辞。
毛子素偃蹇,岂复能发挥。
谁为国士重,自有尚书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秀才出示孙尚书诗求鄙作》是南宋诗人吴可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文人墨客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吴可在这一阶段的生活际遇并不如意,他虽有才华却并未受到朝廷的重用,这也使他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注。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因此他对科举制度也持有一定的批判态度。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反而更加勤奋地创作诗歌,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反思。他们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的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繁荣昌盛。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使得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也是吴可在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