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南春

标题包含
江南春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的春天暖意融融,水面波纹荡漾;河堤上的柳树低垂嫩绿的长条,与野梅交相辉映。江边的一派春意盎然,仿佛蓬莱仙境的美景也随之涌现出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南:这里指长江以南地区。 2. 池塘:这里指池沼、湖泊等水体。 3. 水纹:水面上的波纹。 4. 堤柳:河堤边的柳树。 5. 垂丝:下垂的柳条。 6. 野梅:野生的梅花。 7. 江上:江边,河流上。 8. 年年:每年。 9. 芳意:春天的气息。 10. 蓬瀛:蓬莱山和瀛洲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泛指美丽的山水景色。 11. 潮:海潮,这里指江水涨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江南春》以池塘、堤柳、野梅等自然景物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首先,诗人通过“池塘春暖水纹开”一句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生机盎然,水面上的涟漪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和涌动。紧接着,“堤柳垂丝间野梅”则通过柳树的发芽和野梅的盛开,将读者引入了一幅色彩缤纷的春日画卷。 诗的后两句“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则是通过江水、蓬瀛这些意象来表达春天的美好,以及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其中,“年年芳意早”展示了江南地区春天来得较早的特点,而“蓬瀛春色逐潮来”则借用了蓬莱仙境这一神话传说,赋予了整个画面以浪漫的色彩。这种浪漫不仅仅是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李约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唐德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约正身处政治、文化繁荣的大唐盛世,却经历了家族命运的多舛。李约本是唐朝宗室成员,但因宫廷权谋斗争而遭流放。在这种环境下,他开始了云游四方的生活,广泛结交文人墨客,深入民间体察民生,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在唐德宗时期,尽管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但社会经济仍然较为繁荣,江南地区更是如此。李约在游历江南时,被这里的秀丽风光和丰富物产深深吸引,于是以《江南春》为题创作了这首描述江南水乡景色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