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欲销云

标题包含
欲销云
欲隐从龙质,仍余触石文。霏微依碧落,仿佛误非云。 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隐藏,却又像一条龙的本质,依然残留着接触石头的痕迹。在青翠的天空中若隐若现,让人误以为它不是云彩。月光穿透它毫无阻碍,河水的倒影与之无法区分。如果遇到了恰当的时机,它将化为润泽大地的甘霖,使天地间充满祥和的气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欲销云》:古代诗人卢殷的诗歌作品。 2. 卢殷: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翰林集》。 3. 欲隐从龙质,仍余触石文:这句意味着诗人想要脱离纷扰的世事,回归自然的怀抱。"从龙质"指的是像龙一样高贵的品质;"触石文"形容在山间岩石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曾经经历过的风雨沧桑。 4. 霏微依碧落,仿佛误非云: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山巅仰望天空时看到的景象。"碧落"是天空的意思;"霏微"表示云雾迷蒙;"仿佛误非云"则是说那些飘荡在天空中的云朵仿佛并非真正的云彩。 5. 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这两句描述了月光与银河的景色,它们看起来似乎没有隔阂,相互映照。"度月光"指月光洒下;"倾河影"借用了银河倒倾的典故,寓意银河的水流淌而下。 6. 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在为国家做些什么的时刻出现,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作霖处"意思是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起氤氲"意为自己能挺身而出,为实现理想而付诸行动。
去完善
赏析
《欲销云》这首诗描绘了云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状态。开篇两句“欲隐从龙质,仍余触石文”揭示出诗人对于云的微妙观察:它们时而被风吹散,时而又因水流而聚集,像龙的鳞片一般变换无常。接下来的两句“霏微依碧落,仿佛误非云”则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云的形态变化。 接下来“度月光无隔,倾河影不分”巧妙地表达了月光与云影之间的关系,即使夜幕降临,云层也无法阻挡月亮的光辉。最后两句“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则意味着,在乌云密布的天气里,它积蓄力量并随时准备化为甘霖滋润大地。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云朵的千变万化和无穷生命力,既有气象万千的景象,又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实在是一首值得传颂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殷的这首《欲销云》是创作于晚唐时期的一首诗歌。在这个时期,由于朝政腐败、战乱频仍,诗人卢殷生活困苦,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感悟。卢殷一生未仕,靠卖文维持生计,这使得他对百姓的生活疾苦有深切的体会。 《欲销云》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热切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诗人传达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这一道理,以此隐喻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虽然主题较为深沉,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悲悯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