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蝉

标题包含
晚蝉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密的柳树背后藏匿着夕阳的余晖,孤独和忧愁比过去更加沉重。 依然害怕旅行者的头发还未变白,再三地移动树木伴随着声音飞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柳:指柳树,因其高大,故称高柳。 2. 斜晖:夕阳的余晖。 3. 能轸孤愁:能够引起孤独忧愁之意。轸,激发、引起。 4. 减昔围:减少昔日相聚的气氛。 5. 旅人:旅途中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6. 头不白:头发还没有变白,暗示年纪尚轻。 7. 三:多次。 8. 移树:移动树木,这里指蝉在树上鸣叫。 9. 带声飞:带着鸣叫声飞走,形容蝉在树上鸣叫时飞走。
去完善
赏析
《晚蝉》是唐代诗人卢殷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歌以晚蝉为主题,通过对晚蝉形象和声音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首句“深藏高柳背斜晖”,描述了晚蝉在夕阳余晖下隐藏在高高的柳树背后的情景。这一句既展现了晚蝉的特点,又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环境。次句“能轸孤愁减昔围”,意思是说晚蝉的声音能让孤独的人感到忧愁,而且它的叫声比以前小了许多。这里表达了晚蝉声音的变化以及它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第三句“犹畏旅人头不白”,意为晚蝉还在担心旅行者的头发不够白。这一句看似突兀,实际上是以晚蝉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生命历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末句“再三移树带声飞”,描述了晚蝉在树枝间穿梭飞舞的情景。这一句体现了晚蝉的生活习性,同时也呼应了首句中的“深藏高柳”。 整体来看,《晚蝉》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晚蝉的形象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蝉》是唐代诗人卢殷所作的一首描绘夏日傍晚景色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5年至835年之间,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逐渐恢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卢殷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回乡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描绘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的诗歌。然而,他并未完全脱离世俗纷扰,后来再次出仕,直至晚年才又回到田园。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追求功名利禄,但卢殷却选择了一条与世人不同的道路。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他在那个时代能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