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月夜

标题包含
月夜
露下凉生簟,无人月满庭。难闻逆河浪,徒望白榆星。 树绕孤栖鹊,窗飞就暗萤。移时宿兰影,思共习芳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在竹席上,带来阵阵清凉,庭院空无一人,月亮高挂天空。 难以听到逆水行舟的声音,只能仰望星空中的白榆星。 树木环绕着孤单栖息的喜鹊,窗户边有流萤飞来飞去。 渐渐地,兰花的影子映在月下,希望能和它们一起共享这芬芳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月夜》是唐代诗人卢殷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全诗的字词注释: 1. 露下凉生簟(diàn):露下,指露水降落下来;凉生,指凉爽的感觉产生;簟,竹席,这里用来形容地面的凉爽感觉。 2. 无人月满庭:无人,指没有人在场;月满庭,指月亮洒满了整个庭院。 3. 难闻逆河浪:难闻,指难以听到;逆河,指银河;浪,指波浪。 4. 徒望白榆星:徒望,指白白地盼望;白榆星,指天空中的星星。 5. 树绕孤栖鹊:树绕,指树木围绕;孤栖鹊,指孤独栖息的喜鹊。 6. 窗飞就暗萤:窗飞,指窗户上的昆虫飞走;就暗萤,指接近黑暗的萤火虫。 7. 移时宿兰影:移时,指时间推移;宿,指住宿;兰影,指兰花的影子。 8. 思共习芳馨:思共,指思念共同;习芳馨,指学习美好的品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月夜的古诗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孤独、思念和期待的情感。首先,“露下凉生簟”一句描述了露水在竹席上凝结的情景,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而“无人月满庭”则描绘了寂静的夜晚,月亮高悬在空中的景象。这两句诗为整个画面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难闻逆河浪,徒望白榆星”两句,诗人以黄河之水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自己无法留住时光的无奈;同时,“白榆星”又象征着遥远的距离,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树绕孤栖鹊,窗飞就暗萤”则通过描绘树枝上的孤单喜鹊和窗户边的萤火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孤独的境地,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些许生机。 最后两句“移时宿兰影,思共习芳馨”中,“移时”意味着时间的推移,而“宿兰影”则暗示了诗人沉浸在芬芳的兰花之中,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成功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令人感受到宁静与孤独并存的美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夜》是唐代诗人卢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左右的唐朝中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卢殷是唐朝的一位文人雅士,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朝为官,后来因故辞官回乡。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卢殷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他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此外,唐朝中期的时代背景也对这首诗产生了影响。当时,佛教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对宗教信仰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卢殷在诗中借月夜表达了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意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