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悲秋

标题包含
悲秋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天空中,大雁飞向遥远的青空,稀疏的树木上传来寒蝉的嘶鸣,白霜愈发显得寒冷。台阶下的枯萎兰花依然有生命的气息,手中的团扇渐渐失去了作用。
去完善
释义
1. 雁:大雁,一种候鸟,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 2. 青天:湛蓝的天空。 3. 疏树:稀疏的树木。 4. 嘶:鸣叫。 5.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出现露水。 6. 败兰:枯萎的兰花。 7. 有气:指还有生命力。 8. 团扇:古代夏天用来扇风的一种圆形扇子,通常由绢或竹制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首句通过大雁飞过蓝天这一景象,展现了秋天的辽阔与高远;第二句则通过稀疏的树木和蝉鸣表达出秋天的清冷。而后两句以阶下的兰花仍然具有生命力,手中的团扇却逐渐失去用途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热情不减的信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悲秋》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卢殷之手,创作于公元8世纪。在卢殷生活的年代,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繁荣昌盛,诗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卢殷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人生命运有着深刻的感慨。 在这首《悲秋》诗中,卢殷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用“梧桐叶落”、“鸿雁南飞”等形象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以此来映衬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叹,认为“时节屡迁徒”,人生中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而易逝。 总之,这首《悲秋》诗是卢殷在唐代鼎盛时期,面对自己坎坷的人生际遇,对人生命运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之作。他以秋天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的无尽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