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泉
千章老木冷涵秋,今日重来话旧游。
一池寒水浸虚碧,清光莹澈凝不流。
中有神龙隠头角,为雨为霖滋旱涸。
圣主垂衣风雨调,龙亦安眠在丘壑。
人来初不覩真龙,但见金鲫浮沈中。
昂头摆尾得其所,我疑便是池中龙。
殷勤一语龙听取,汝以何缘堕龙伍。
良由一念嗔所生,毕竟难逃鳞甲苦。
蓦然直下便回光,愿力资深福寰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树木历经千年,秋天里更显清凉,今天故地重游,与故人再叙旧梦。
这一池清水散发着丝丝寒意,倒映着天空的颜色,清澈的光泽似乎凝滞不动。
池中潜藏着神龙的身影,时而带来雨水滋润干涸的土地,时而隐藏在山丘深谷之中。
前来探访的人起初并未察觉到真龙的所在,只看到金色的鲫鱼在水中沉浮。
鱼儿在池中游得自得其乐,我猜那说不定就是池中的神龙。
我对神龙说:“看在你这么听人劝的份上,请问你是怎么变成龙的?”
原来它是因为心生愤怒而变得面目全非,成了如今的模样。
突然之间,神龙便恢复了原有的光辉,希望它的愿望和深厚的福德能庇佑天下苍生。
去完善
释义
1. 题玉泉:这首诗的题目是“题玉泉”,其中“题”字在古代诗词中意为书写或者描述,而“玉泉”则是指的一处自然景观。
2. 千章老木冷涵秋:这句诗描绘了秋天时,玉泉周边树木的景色。其中“千章老木”指的是玉泉周围的众多古老树木,而“冷涵秋”则是形容秋天的凉爽氛围。
3. 今日重来话旧游:这句诗表示诗人今天再次来到了玉泉,回顾过去在这里游玩的时光。
4. 一池寒水浸虚碧:这句诗描述了玉泉的水池在秋天时的情景,其中“一池寒水”指的是水池中的水,而“浸虚碧”则是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5. 清光莹澈凝不流: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水池中水的清澈程度,以及水流缓慢的状态。其中“清光莹澈”形容水的清澈明亮,而“凝不流”则表示水流的静止状态。
6. 中有神龙隐头角:这句诗讲述了水池中隐藏着一条神龙,其中“神龙隐头角”指的是神龙在水中的身影。
7. 为雨为霖滋旱涸:这句诗表达了神龙能够带来降雨,滋润干旱的土地。其中“为雨为霖”表示下雨,而“滋旱涸”则表示滋润干旱的土地。
8. 圣主垂衣风雨调:这句诗将神龙的雨水和统治者的政治稳定进行了对比,其中“圣主垂衣”指的是英明的统治者,而“风雨调”则表示天气和风调雨顺的政治环境。
9. 龙亦安眠在丘壑:这句诗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神龙仍然选择安静地在山丘和沟壑中休息。
10. 人来初不覩真龙:这句诗表示当人们来到玉泉时,最初并没有看到真正的神龙。
11. 但见金鲫浮沈中:这句诗描述了人们只能看到水池中的金鱼在水中游动。
12. 昂头摆尾得其所:这句诗描绘了金鱼的游动状态,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13. 我疑便是池中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猜想那些金鱼可能是神龙变化而来的。
14. 殷勤一语龙听取:这句诗是对神龙说的话,希望它能够听到诗人的请求。
15. 汝以何缘堕龙伍:这句诗询问神龙为什么会变成鱼的样子。
16. 良由一念嗔所生:这句诗回答了神龙的问题,表示神龙之所以会变成鱼的样子,是因为它曾经有过恶念。
17. 毕竟难逃鳞甲苦:这句诗表示尽管神龙变成了鱼的样子,但它仍然摆脱不了身为动物的痛苦。
18. 蓦然直下便回光:这句诗表达出神龙突然醒悟,决定立刻改正错误。
19. 愿力资深福寰宇:这句诗表达了神龙的愿望,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带来福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玉泉的美景和寓意。开篇通过“千章老木冷涵秋”展现了玉泉秋天的幽静之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感慨之情。紧接着,诗人通过“一池寒水浸虚碧”描写了玉泉的水色,表达了清幽之境的象征。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讲述神龙与金鲫的故事,揭示了人生哲理。神龙的威严、滋润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金鲫在碧水中的悠然自得,都体现了人生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诗人希望人们能从这一景象中获得启示,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因缘际会的结果,唯有放下执着,才能回归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诗人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玉泉》是南宋诗人释道济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南北分裂、战乱频繁的状态。金国入侵中原,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虽然南宋偏安江南,但由于金国的不断侵略,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受到了很大影响,许多文人士大夫在政治失意的背景下转向了文学艺术创作,力求抒发胸臆,表现自己的情操和抱负。
释道济,又称济公活佛,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著名禅宗高僧。他在幼年时即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和悟性,后出家为僧,成为一位禅学大师。他的修行方式与众不同,不拘泥于佛教戒律,主张随心而行,因此被称为“济癫”。济公活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词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才情。
《题玉泉》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通过赞美山泉的清澈和山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济公活佛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