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起来袖手怯寒添,冷落文楸掩玉奁。
燕子池塘春雨细,杏花庭院晓风尖。
酒酲未解便欹枕,香炷初熏密下帘。
百五数来能几日,黄金柳色已侵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起来用手臂抵挡寒冷,身边的棋局和玉匣都显得冷冷清清。
春天的雨细细地下在燕子的池塘里,杏花的院子在清晨的风中更显清冷。
喝酒之后还没有清醒就斜靠在枕头上了,香炉里的香气刚开始弥漫,我把窗帘拉得更密了。
倒数到一百零五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金黄的柳色已经染上了屋檐。
去完善
释义
《春日即事》周端臣注释如下:
1. 起来袖手怯寒添:起来,表示起床;袖手,将手缩在衣袖里的动作,形容寒冷。
2. 冷落文楸掩玉奁:冷落,指环境寂静;文楸,古代一种棋类游戏;玉奁,华丽的匣子,这里指棋盒。
3. 燕子池塘春雨细:燕子,候鸟,春天归来;池塘,水塘,喻指水域。
4. 杏花庭院晓风尖:杏花,杏树的花,春天盛开;庭院,住宅的小院子;晓风,早晨的微风;尖,形容锋利。
5. 酒酲未解便欹枕:酒酲,喝醉酒后神志不清的状态;未解,没有解除;欹枕,斜靠枕头。
6. 香炷初熏密下帘:香炷,燃烧的香火;初熏,刚刚点燃的香味;密,仔细;下帘,放下窗帘。
7. 百五数来能几日:百五,夏至后的第五十天,是秋天到来的标志;能几日,表示时间不长。
8. 黄金柳色已侵簷:黄金,金黄色的柳树;柳色,柳树的绿色;侵簷,柳枝伸入屋檐,表示春天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日即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自己的心境。起句“起来袖手怯寒添”表现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略带孤独的心境。接下来的诗句中,“燕子池塘春雨细,杏花庭院晓风尖”描绘了春天典型的景物,细雨中的池塘、微风中的杏花,这些都是富有诗意的画面,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酒酲未解便欹枕,香炷初熏密下帘。”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借酒消愁的心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寂寞与无奈。而最后两句“百五数来能几日,黄金柳色已侵簷”则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虽然美好,但很快就会过去,这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即事》是南宋诗人周端臣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12世纪。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然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宁,经济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周端臣作为南宋的一位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游历广泛,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参与了各种文学活动。然而,在这样看似和平繁荣的背后,周端臣也感受到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关心和对民族命运的忧思。
这首《春日即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春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