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富景园诗

标题包含
富景园诗
地比诸园小,池从前代开。 犹余乔木在,曾见上皇来。 幽径埋黄叶,空庭老绿苔。 荒寒吟思怯,落日独徘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端臣的详细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这篇诗歌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后如下: 这块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池塘是前朝时代开挖的。 至今仍有古老的乔木挺立在这里,它们曾经见证过皇帝的莅临。 幽静的林荫小道上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空寂的庭院里长满了青绿的苔藓。 这里显得十分荒凉寒冷,让人产生恐惧感,每当夕阳西下,只有我独自在此徘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地比诸园小:指富景园规模相对较小。 2. 前代:这里指的是之前的朝代,可能是宋代以前的朝代。 3. 上皇:一般指皇帝,这里可能是指周朝的皇帝。 4. 幽径埋黄叶:幽静的小路被黄叶覆盖。 5. 空庭老绿苔:空寂的庭院长满了古老的绿苔。 6. 荒寒吟思怯:寒冷的荒郊让诗人感到胆怯。 7. 落日独徘徊:夕阳西下,诗人独自徘徊。
去完善
赏析
《富景园诗》这首诗歌以富景园为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孤独之情。首联通过“地比诸园小,池从前代开”描述了富景园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颔联则以“犹余乔木在,曾见上皇来”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底蕴。颈联则用“幽径埋黄叶,空庭老绿苔”表现出秋天的萧瑟景象;而尾联则通过“荒寒吟思怯,落日独徘徊”表达了诗人因环境寂寥而产生的孤寂之情。整首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古代咏秋名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端臣的《富景园诗》是南宋末年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7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的战乱时期。周端臣生于浙江嘉兴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曾在京城临安(今杭州)求学,后因战乱辗转至江西、湖南等地。 在南宋末年,由于蒙古军队的侵扰,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困苦。周端臣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富景园诗》,以表达他对安宁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他在诗中将富景园的美景与战乱中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周端臣在诗中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因此,周端臣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家乡深厚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