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物蠹

标题包含
物蠹
太虚运元气,万物皆凭倚。 物或有所违,气亦随而否。 肉蠹则生虫,木蠹则生蚁。 嗟哉政亦然,于焉起奸宄。 蠹久不可为,气靡物自毁。 但得元气存,不患蠹不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端臣的详细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宇宙中运行着自然的生命力,万物都依赖着这股力量生存。 然而有时候事物的发展与这股生命力相悖,生机也就随之消退。 就像食物被蛀虫破坏、树木被蛀木虫侵害一样。令人哀叹的是,国家政治也是如此,这往往滋生出了诸多奸诈之人。 如果这些害虫持续下去,无懈可击,那么受害的生命力也会逐渐衰退,直至最后自我毁灭。 但只要生命力仍在,我们就不必担心这些害虫不会灭亡。
去完善
释义
1. 太虚:指天空。 2. 元气:生命的气息;大自然的活力。 3. 凭倚:依靠,依赖。 4. 违:背离;违反。 5. 否:不好;坏。 6. 肉蠹:蛀蚀食物的虫子。 7. 木蠹:蛀蚀木材的虫子。 8. 嗟哉:表示忧叹的词。 9. 政亦然:政策也是这样。 10. 于焉:于此。 11. 奸宄:为非作歹的人。 12. 蠹久:长时间被蛀蚀。 13. 靡:没有;消失。 14. 自毁:自我毁灭。 15. 但得:只希望得到。 16. 不患:不用担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物蠹》描绘了物体受虫害与木质腐朽的现象,以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政治腐败和人心的堕落。诗人指出,事物的灭亡是由于其内部的气运已尽,而这种气运的耗尽正是由于“肉蠹”和“木蠹”。 在诗人看来,无论是肉体还是木质,一旦出现了蛀虫和蚂蚁这样的侵蚀者,就会使得原本的物质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整体的气运。正如政治中,当出现奸宄小人时,政治便会受到腐蚀,气运也会随之衰退。 诗人的观点是:只要元气尚存,即便有蛀虫等生物的存在,也不担心物体会最终毁灭。这里,诗人暗示我们,只要有足够的生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即使面临困难,也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物蠹》是南宋诗人周端臣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以“物蠹”为主题,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无常的道理。根据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我将为您综合介绍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周端臣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对社会现象有着独特的洞察力。他在此诗中将“物蠹”这一主题巧妙地与人生哲理相联系,展示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创作此诗时,周端臣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取得功名。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挫折,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珍贵。在这种心境下,他创作了这首寓意深远的《物蠹》,借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总的来说,《物蠹》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观,以及他们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同时,它也传达了世事无常、珍惜生命的道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