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下竺枕流亭
枕流亭下路,两岁不曾来。
今日偶重到,夕阳犹未回。
池干无水放,地暖有花开。
后约如能继,多应为探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枕流亭下的路上,我已经两年没有来过这里了。今天偶然故地重游,夕阳还在天边尚未落下。池塘已经干涸无法放水,但是土壤温暖,花儿却盛开得正好。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再次相约来这里,那我们多半是来探寻这美好的梅花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下竺:古代杭州佛寺的通称。这里指临安下竺寺。
2. 枕流亭:位于下竺寺附近的一处景点。
3. 两岁:两年。
4. 今日:今天。
5. 重到:再次来到。
6. 夕阳:傍晚的太阳。
7. 犹未回:还没有落山。
8. 池干:池塘的水干了。
9. 无水放:没有放水。
10. 地暖:地下的暖气。
11. 有花开:有些花儿开放。
12. 后约:以后的约定。
13. 如能继:如果能够继续。
14. 多应:大概会。
15. 为探梅:为了探寻梅花。
去完善
赏析
《游下竺枕流亭》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感受。诗人在“枕流亭下路”这个地方已经两年没有来过,今天偶然重访故地,夕阳依然尚未落下,仿佛时光在这一刻静止。诗人观察到水池已经干涸,没有水流出,而温暖的土地上有花朵在绽放。结尾诗人期许未来的约定能够继续,多半是因为探访梅花的原因。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下竺枕流亭》是南宋诗人周端臣的作品。周端臣生卒年不详,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作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在创作这首《游下竺枕流亭》时,周端臣正值人生低谷。
公元1138年,金国占领了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皇室被贬为庶民。这个时期,宋朝人民生活在战乱与灾难之中,心灵上的创伤难以平复。周端臣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以笔为剑,用诗歌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周端臣通过《游下竺枕流亭》一诗,传达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他借游历山水之际,表达了诗人渴望脱离尘嚣,寻得心灵的慰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周端臣流露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留恋,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