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籍田
国典斯为重,亲耕示不轻。
诏涓正月吉,躬率百僚行。
奉礼仪修献,司农器具呈。
储胥严武备,卤簿肃文明。
北阙班春早,东郊贺雨晴。
青坛晨气润,紫陌晓寒清。
玄武移天仗,钩陈出帝城。
停云依别殿,翔鸟避行营。
十二苍龙驾,三千白虎兵。
园花迎翠辇,田柳拂霓旌。
少皡陈圭瓒,先农荐特牲。
绀辕萦黛耜,苍佩映朱弦。
俯讲三推礼,祗勤万乘情。
艰难均土庶,次第及公卿。
海寓瞻秋稔,山川庆礼成。
岂惟知稼穑,况乃奉粢盛。
祈岁稽豳雅,因时昉舜耕。
顾严天下劝,非侈国人荣。
芸史观先烈,桑枢叹晚生。
何当蒇熙事,夷夏颂隆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家大典最为重要,皇帝亲自耕种以显示对农业的重视。在正月吉日之时,皇帝带领文武百官亲自践行。礼仪秩序严谨,祭祀用具陈列整齐。储备的武备器具备受尊敬,仪仗队伍严肃而文明。北边的宫殿春天来得早,东边的田野庆祝雨过天晴。清晨的祭祀台有着清新的气息,路边的尘土在寒冷的阳光下显得分外清新。玄武门排开天子的仪仗,钩陈车离开皇城的踪影。天上的云彩依偎在别离的宫殿,飞翔的鸟儿避开行军的营地。十二匹苍龙拉着御驾,三千名白虎卫士守护着。花园里的花朵欢迎着绿色的车驾,田埂边的柳树轻轻拂过彩虹般的锦旗。少昊献上玉柄的酒杯,先农神享用着上等的牺牲。蓝色的车辕围着紫色的犁,苍白的玉佩映衬着红色的琴弦。皇帝虔诚地执行三次推耕之礼,展现出对农耕的真诚热爱。农民们在土地的劳作中辛勤耕耘,文武百官也依次参加。四海百姓共同见证了秋收的丰收景象,山川大地也为完成了礼仪而欢庆。这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农耕的价值,更让人们学会了如何供奉五谷之神。祈求年景的好转,遵循《豳风》的教诲,借助舜帝的时代来推动农业发展。国家层面的勤劳鼓励,并不是为了让国民争奇斗艳。我们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应当瞻仰古代英烈的风采,而那些普通的百姓,他们在桑树下的居所里感叹时光易逝。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这些兴盛的事业呢?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共同歌颂太平盛世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游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在春耕前举行的一种仪式,以此表示重视农业。
2. 国典:国家的典礼,这里指游籍田的仪式。
3. 斯为重:非常庄重。
4. 亲耕:皇帝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5. 诏涓:皇帝的命令,涓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选择良辰吉日。
6. 躬率:亲自率领。
7. 百僚:文武百官。
8. 奉礼仪:按照礼仪制度行事。
9. 司农:主管农业的官员。
10. 器具呈:展示农具。
11. 储胥:储备粮草。
12. 武备:军事准备。
13. 卤簿:仪仗队。
14. 文明:礼貌周到。
15.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
16. 班春:宣布春天的到来。
17. 东郊:东方的郊外,指代田野。
18. 贺雨晴:庆祝下雨后的晴天。
19. 青坛:祭坛。
20. 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21. 玄武:北方的神兽。
22. 天仗:皇帝的仪仗。
23. 钩陈:天上的星座名,这里指代天空。
24. 别殿:宫殿中的配殿。
25. 翔鸟:飞翔的鸟。
26. 白虎兵:指禁军。
27. 翠辇:豪华的车子。
28. 霓旌: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9. 少皡: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里指代帝王。
30. 陈圭瓒:陈列祭祀用的酒器。
31. 先农:祭祀先农神。
32. 荐特牲:献上特殊牺牲的祭品。
33. 绀辕:深青色的车辕。
34. 黛耜:黑色耒耜,用于耕种的农具。
35. 苍佩:绿色的玉佩。
36. 朱弦:红色的琴弦。
37. 三推礼:三推耕地的礼仪。
38. 万乘情:皇帝对农业的重视之情。
39. 艰难:辛勤努力。
40. 土庶:士族和普通百姓。
41. 公卿:高级官员。
42. 海寓:全国各地。
43. 秋稔:丰收的季节。
44. 礼成:仪式完成。
45. 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46. 豳雅:诗经中的一首描述古代农民生活的诗歌。
47. 舜耕:舜帝的农耕事迹。
48. 天下劝:激励天下人。
49. 国人荣:全国人为之感到光荣。
50. 芸史:编年史的作者。
51. 桑枢:贫穷人家。
52. 晚生:年纪大的人。
53. 蒇熙事:完成喜庆的事情。
54. 夷夏: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
55. 颂隆平:歌颂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游籍田》是一首描绘皇帝和官员们参加籍田仪式的古风诗。诗人周端臣用优美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这次隆重庄严的典礼。
首联“国典斯为重,亲耕示不轻”,点明了籍田仪式在治国大典中的重要性,以及皇帝亲自耕种以表示对农业劳动的尊重。
接下来的几联详细描绘了籍田仪式的过程,包括皇帝的仪仗、百官的随从、祭祀的准备等,展现了皇室的威严与庄重。
随后几联则刻画了籍田仪式的气氛与环境,如春天的到来、雨后的晴天、朝霞映照下的田野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紧接着的几联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籍田仪式的细节,如皇帝的御驾、侍卫的兵甲、翠辇与霓旌的华美等,凸显了皇家气派。
在描写皇帝亲自耕地后,诗人又用两句表达了对籍田仪式意义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人们了解到稼穑的重要性,还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最后四联中,诗人感慨籍田仪式的意义,认为它既能激发民众勤劳耕耘的热情,又能体现国家的繁荣与强大。同时,诗人也对那些未见过此等盛况的后辈们表示同情,希望他们能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一盛世。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籍田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古代皇室的庄重与威严,同时也传达了对农业劳动的重视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籍田》是南宋诗人周端臣创作的一首描述春日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即南宋时期。
在当时的南宋时期,由于金国的入侵,中原大片土地沦陷,朝廷被迫南渡,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周端臣作为一位爱国文人,身处这一时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关注。
另一方面,南宋虽然国力衰微,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诗词领域。周端臣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这首《游籍田》,通过对春日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