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芸居二首 其二
诗思闲逾健,仪容老更清。
遽闻身染患,不见子成名。
易箦终婚娶,求棺达死生。
典刑无复覩,空有泪如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歌和思考变得更加强大,
仪态容貌虽然苍老却更加清晰。
突然听闻身体染上疾病,
未见你的声名成就。
容易更换床板完成婚娶,
寻求棺材以实现生死之间。
再也看不到公正的法律,
只有眼泪如同瀑布般倾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芸居:这里指作者的友人住所。
2. 周端臣:南宋诗人。
3. 诗思闲逾健:形容诗人的诗才越发雄健。
4. 仪容老更清:描述诗人虽然年老,但风采依然清朗。
5. 遽闻:突然听到。
6. 身染患:表示生病。
7. 子成名: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功成名就。
8. 易箦:意指病重将死。
9. 终婚娶:即使临终也要完成婚嫁之事。
10. 求棺达死生:表达生死之事的追求。
11. 典刑:古代对犯人执行死刑的方式。
12. 无复覩:不再看到。
13. 空有泪如倾:只能以眼泪来悼念友人离世。
去完善
赏析
《挽芸居二首 其二》这首诗是诗人周端臣哀悼朋友之死的挽诗。在诗中,他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哀痛之情,同时也赞扬了友人的才情和人品。
"诗思闲逾健,仪容老更清",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病榻上仍然保持着诗人的才情,他的仪表虽然老去,但风采依然清朗。
"遽闻身染患,不见子成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病逝的悲痛和对未能见证其成功的遗憾。
"易箦终婚娶,求棺达死生",这是说朋友在临终前完成了婚礼,这表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守着生活的信念,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典刑无复覩,空有泪如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尽哀伤,泪水如倾,无法用言语形容内心的悲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芸居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周端臣的一首抒情诗。该诗创作于南宋末期,即公元1279年左右。当时,元军南侵,中原板荡,江南地区也陷入战乱之中。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周端臣作为南宋遗民,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愈发深切。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曾任职于南宋朝廷,后因战乱而隐居于世,以诗歌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末年政治局势日益紧张,皇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民心不稳。元军在北方崛起,逐渐南下攻占南宋江山。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深感忧虑,纷纷通过诗歌抒发爱国情怀和悲痛心情。因此,周端臣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乱年代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