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哀

标题包含
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植(179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的儿子。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查看更多
常靖悦Anny
去完善

译文
明月照亮高耸的大楼,光影流转,逗留不去。 楼上有一位满怀哀愁的女子,叹息不已。 请问她在为何而忧伤?原来是丈夫的离去让她悲痛。 他已离家超过十年,孤独的她时常独自居住。 他的离开如同清路上的尘土,而她却像浑浊的水中的泥。 他们地位悬殊,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聚? 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永远进入你的胸怀。 然而你的心门始终紧闭,我又能依靠什么来生存呢?
常靖悦Anny
去完善
释义
1. 七哀:古代乐府诗的题目。 2.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3. 高楼:这里指上层建筑。 4. 流光:流动的光影,这里指月亮的亮光。 5. 徘徊:在空中缓缓移动。 6. 愁思妇:心中充满忧愁的妇人。 7. 余哀:无尽的悲哀。 8. 借问:请问。 9. 叹者:发出叹息的人。 10. 宕子:长期在外游荡不归的人。 11. 妻:妻子。 12. 君行:丈夫离家。 13. 逾:超过。 14. 孤妾:独居的女子。 15. 常:经常。 16. 独栖:独自居住。 17. 清路尘:比喻道路上的清洁之物。 18. 浊水泥:比喻浑浊的水和泥土。 19. 浮沉:在水中时浮时沉,这里比喻生活境遇不同。 20. 异势:不同的态势。 21. 会合:相聚。 22. 何时:什么时候。 23. 谐:和谐,这里是团聚的意思。 24. 西南风:指南方的暖风。 25. 长逝:长久地离去。 26. 君怀:您的胸怀。 27. 良:实在,确实。 28. 开:敞开。 29. 贱妾: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自称。 30. 当:应该。 31. 何依:依靠什么。
常靖悦Anny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七哀”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深重痛苦的深切同情和深深理解。诗中的月亮照耀着高高的楼阁,犹如流动的光华,带着情感徘徊不已,以景色铺垫全诗的氛围。紧接着,诗人描述了楼上的忧愁妇人,她的悲叹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使得人们不禁要问她的来历和为何如此悲伤。原来她是那位离家十载的丈夫的妻子,因丈夫在外漂流,她自己孤独地守在空房之中。她的比喻中,丈夫像路旁尘土那样漫无目的,自己却像是污浊的水泥一样沉重不堪。这种形象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嘲讽。 对于丈夫的久去不归,妻子发出了深深的疑问:他们何时能再次团聚呢?然而丈夫却无法回答,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常与不确定性。此刻,妻子唯一的愿望就是化作一阵西南风,永远地融入到丈夫的胸怀里。而当她发现丈夫的胸怀并不敞开时,她感到茫然失措,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既是人生的无助与悲剧,也是生活中的深度理解和深厚同情。 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深度的洞察力和对生活哲学的深度反思,他的诗意表达出了生命中无尽的痛苦、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执着追求。这是典型的曹植式的诗歌,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更有一种近乎超脱的人生态度。
常靖悦Anny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哀》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五言古诗,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这一时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曹操在北方崛起,建立了强大的势力。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才华横溢,深受父亲宠爱。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备受排挤,人生际遇颇为坎坷。 在这一时期,曹植亲眼目睹了战乱中的百姓疾苦,对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同时,他也见证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对其统一天下的壮志满怀敬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植创作了《七哀》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诗中以“君不君,臣不臣”的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战乱中的凄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杰出文学家的风采。
常靖悦Anny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