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
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
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
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
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
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
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
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
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
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
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
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
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
悠悠安可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南种植了葛藤,藤蔓蔓延形成了树荫。在你我新婚之初,我们的恩爱深厚如漆。我们曾在床榻间欢笑,每日共享衣食。我敬仰《棠棣》中的手足情深,也乐于听你和瑟弹琴。然而岁月匆匆,佳人却已起了二心。我们之间已许久没有恩情,我的心日渐消沉。走出家门,该向何方?在北方的树林里徘徊不定。树下是相拥而眠的野兽,天空上是比翼齐飞的鸟儿。我握住枝条叹息不已,泪水浸透了衣衫。良马感知我的悲伤,偏过头来对我低吟。从前我们是并肩游弋的鱼,如今却如商星与参星,遥不可及。古人的际遇总是美满,唯有我在今日孤独无助。任凭命运安排吧,我又能怎样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种葛:种植葛藤。这里指在南山下种植葛藤。
2. 南山:指的是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3. 葛藟:葛藤的果实,可以制成麻布。这里用来比喻新婚夫妇的感情如葛藤般紧密。
4. 初婚:初次结婚,这里指新婚。
5. 结发:古代成婚的一种仪式,新人各剪下一束头发,象征双方结为一体,恩爱永固。
6. 恩义深:指夫妻间的感情深厚。
7. 欢爱:恩爱。
8. 枕席:指床榻。
9. 宿昔:早晚,这里指无论何时。
10. 衣衾:衣物,这里指夫妻间共同生活。
11. 棠棣篇:指《诗经·小雅·棠棣》,描述兄弟之间和睦相处的情谊。
12. 好乐:爱好音乐。
13. 和瑟琴:弹奏瑟琴。和,弹奏;瑟琴,古代一种乐器。
14. 将晚暮:即将年老。
15. 佳人:这里指丈夫。
16. 异心:变心。
17. 恩纪:恩情。
18. 旷不接:长期断绝。
19. 我情:我的心情。
20. 抑沈:压抑,沉闷。
21. 当何顾:该何去何从。
22.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23. 步北林:向北面的树林走去。
24. 交颈兽:指交颈而眠的鸳鸯。
25. 双栖禽:指比翼齐飞的鸾凤。
26. 攀枝:抓住树枝。
27. 长叹息:长时间的叹息。
28. 罗襟:丝质的衣襟。
29. 良马:好马。
30. 延颈:伸长脖子。
31. 吟:嘶鸣。
32. 昔为同池鱼:喻指过去夫妻二人关系亲密如同水中的鱼。
33. 今为商与参:喻指如今夫妻关系疏远如同天上的商星和参星,很难见到。
34. 欢遇:快乐相聚。
35. 弃置:放弃。
36. 委天命:听天由命。
37. 悠悠:漫长的岁月。
38. 安可任:怎能忍受。

去完善
赏析
《种葛篇》以南山下的葛藟生长为契机,唤起曹植对于自己婚姻的深沉感慨。首句“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勾勒了葛藟茂盛的景致,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昔日与君新婚燕尔之时,恩情深厚,如同枝叶成荫的葛藟一般繁茂;枕席间的欢声笑语,更是犹如琴瑟般和谐动人。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昔日的恩爱如同一去不返的流水,佳人心生异志,昔日的恩爱难再续。
诗人以此为契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画面从婚姻幸福到离愁别绪,渐次展开,情感也逐渐由热烈转为沉静,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郁结。无论是对爱情的眷恋,还是对友情的向往,都反映出诗人在艰难困境中的坚守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种葛篇》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诗人曹植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90年至220年之间,也就是东汉末年到三国初年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曹植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是曹操的儿子,本应成为皇室的一员,但由于他的哥哥曹丕篡位称帝,建立了魏国,使得他失去了皇位继承权,只能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配角的角色。
这个时代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导致了黄巾之乱的发生。之后,群雄逐鹿,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对人生命运产生深刻的思考,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曹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种葛篇》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他借用种葛的比喻,描绘了人生道路的坎坷和命运的难以捉摸。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生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反映了曹植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