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咏冬十首)
有限光阴过隙,无情日月飞梭。春花秋月暗消磨。一岁相看又过。
逢酒须成痛饮,临风莫厌高歌。虚名微利两如何。识破方知恁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间就像过隙的白马,无情地飞逝。看着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逝,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
我们应该把握住每次畅饮的机会,尽情高歌,不要因为暂时的烦恼而苦闷。名利不过身外之物,只有看破了才能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有限光阴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像光穿过缝隙一样迅速。
2. 无情日月飞梭:形容时光流逝,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快速穿梭。
3. 春花秋月暗消磨:指美好的时光逐渐消逝。
4. 一岁相看又过:一年又过去了,看着时光流逝。
5. 逢酒须成痛饮:遇到酒就要尽情地喝。
6. 临风莫厌高歌:对着风吹的方向不要厌恶放声歌唱。
7. 虚名微利两如何:追求虚名和微小利益都是无所谓的。
8. 识破方知恁么: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是《西江月(咏冬十首)》,它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态度。作者通过比较有限的时光与无情的日月,表现出生命是短暂的,而美好的事物也容易消逝。"春花秋月暗消磨。一岁相看又过"意味着一年又一年的春花秋月渐渐消逝,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感叹。
下阙则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表达。“逢酒须成痛饮,临风莫厌高歌”说明了要尽情地享受生活,把握每一次的快乐时刻。无论是遇到美酒还是感受风吹过的惬意,都要用心去体验。最后两句"虚名微利两如何。识破方知恁么"则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看透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的找到快乐和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咏冬十首)》是南宋著名文人张抡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40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当时的宋朝国力衰落,外患严重,北方大片土地沦丧于金人铁蹄之下。
在这段时间里,张抡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为直言进谏,被贬为平民。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忧患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系列描述冬日景象的诗句,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寓含着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西江月(咏冬十首)》这组诗中,张抡通过对雪景、寒松、北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冬日寒冷的气氛。同时,这些诗句也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使得这组诗篇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人文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