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山居十首)
朝锁烟霏,暮凝空翠。千峰迥立层霄外。阴晴变化百千般,丹青难写天然态。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山花落尽山长在。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烟雾缭绕,傍晚天空一片青翠。群山屹立在云霄之外。阴晴变化万千姿态,即使最擅长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
人们居住在这山间,时光不停改变。当山花凋谢时,青山依然长存。人生如梦,能够像青山一样长久忍耐的事物又有几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锁烟霏:清晨山间雾气弥漫。
2. 暮凝空翠:傍晚山色如碧。
3. 千峰迥立层霄外:形容山峰耸立入云的景象。
4. 阴晴变化百千般:指天气或明或暗,景色多变。
5. 丹青难写天然态:即使画家也难以描绘出这大自然的神奇面貌。
6.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人在山中居住,随着时光流逝。
7. 山花落尽山长在:尽管花朵凋谢,但青山依旧在。
8. 浮生一梦几多时:指人生如梦,倏忽即逝。
9. 有谁得似青山耐:有谁能够像青山那样长久恒存。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朝锁烟霏》这首词描绘了山中的清晨和傍晚景象,云雾缭绕、山峰峻峭,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作者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山中岁月的流转与花木的生长,以及生命的无常和青山的永恒。这种“任时光流转,青山依旧在”的境界,使人们更加珍惜当下时光,感悟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山居十首》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张抡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词。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1224年)。这个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向往能够过上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隐居生活。因此,这种山林隐逸的主题在当时的词坛颇为盛行。
张抡身处南宋乱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深感忧虑。然而,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改变现实,于是选择寄情山水,以词作抒发内心的感慨。在他的笔下,山林中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宛如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在这首《踏莎行·山居十首》中,张抡通过对山中景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争的厌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