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妙的音调如凤凰栖止在高高的枝头,这样的美好让我与朋友共同欣赏而忘记了时间。
最令人怜爱的是夕阳西下时那如同瑟瑟作响的声音,美丽的鲜花与阳光交织在一起,洒满了游人的衣衫。
去完善
释义
1. 琼节:指竹子挺拔的身姿,琼,是美玉的意思,这里形容竹子如同玉石般秀美。
2. 宿凤枝:凤,凤凰,古代认为是吉祥的鸟;宿,栖息;枝,枝头。这里是说竹子上停留着凤凰。
3. 风流:这里是风景秀丽的含义。
4. 交我:让我。交,使动用法。
5. 忘归:流连忘返,忘记回去。
6. 最怜:最喜欢。
7. 瑟瑟:指风吹竹叶的声音。
8. 花影:竹子映照在衣服上的影子,因竹子形似花朵,故称“花影”。
9. 相和:相互映衬。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建勋的作品,创作于公元847年至908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
李建勋(872年-952年),字致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在晚唐时期担任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竹子的高洁品质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创作了这首《竹》。
在《竹》这首诗中,李建勋通过对竹子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质的赞美。他借用竹子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品质,隐喻自己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借竹子与世无争、独立清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