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杂兴七首 其三
圣门出嵩岱,领畧千丘岑。
久矣暖姝子,蠹鱼槁书林。
曾参一唯后,旷古沈此音。
愿君同钻仰,满我初地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圣人之中,有来自五岳山的人们,他们领略了无数的高山峻岭。已经很久了,那些自负和顽固的人,如同蛀虫一般在书籍的丛林中穿梭。自从曾参认同了一位老师的教诲之后,这个声音就响彻了整个历史。我希望你能够一起敬仰和学习,让我心中的理想得以圆满实现。
去完善
释义
1. "圣门":指儒家圣人孔子之门下。
2. "嵩岱":这里指的是嵩山和泰山,寓意广阔天地。
3. "领畧千丘岑":意指游览了各种不同的山川风景。
4. "暖姝子":形容长期养尊处优的人,这里指那些不学习儒学的人。
5. "蠹鱼":蛀虫,这里用来比喻不学习之人。
6. "槁书林":干枯的书林,表示不学习导致的荒废。
7. "曾参一唯后":曾参,孔子的弟子;"唯",应诺之声。这句是说自从孔子说过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8. "旷古":自古以来,这里表示自孔子以来。
9. "沈此音":"沈"即"沉",意思是埋没、消失。这句话是指儒家的声音已经沉寂了很久。
10. "钻仰":钻研、仰慕,这里指深入学习儒家之道。
11. "初地心":佛教术语,指菩萨修行的初级阶段,这里借用来表达自己修行儒学的初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朱松对于孔子学说的推崇以及对儒学的敬仰之情。诗中,“圣门出嵩岱”描绘了儒家思想犹如巍巍泰山,屹立不倒;而“领畧千丘岑”则意味着在众多的学问之中,只有儒学才能给人以深邃的领悟和启迪。接着,诗人用“久矣暖姝子,蠹鱼槁书林”来讽刺那些肤浅的学者们,他们只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无法深入探讨学问的本质。随后,诗人以“曾参一唯后,旷古沈此音”来说明孔子的教诲如同钟声回荡千年,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和敬仰。最后,诗人寄语读者:“愿君同钻仰,满我初地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他一样,深入研究儒学,以此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整首诗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颂扬和对学者们的劝勉,展现出了作者朱松对于文化传承的深深忧虑与责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松(1097-1143),字乔年,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尤以五言诗见长。这首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即公元1131年至1162年之间。
在朱松生活的时期,北宋灭亡,金兵入侵,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松作为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深感忧虑。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多次上疏建议改革政治,整顿军务,但并未得到采纳。
在这首诗中,朱松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此外,他还抒发了个人情怀,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