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十首 其二
尘埃地上臣,天阙无力补。
夜叉呵九关,尝胆真自苦。
寄牋东南风,傥得蜚廉许。
尚当求妙斲,君氏无乃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是一个普通的尘世之人,无法修补天上的缺陷。
在九重天门前受到夜叉的呵斥,真是辛苦又痛苦。
希望东南风吹来寄信,也许能得到蜚廉的帮助。
这样我还可以寻求高明的技艺,然而你却太过迟钝。
去完善
释义
1. 天阙:这里指朝廷。
2. 夜叉:佛教中的恶鬼,这里用来比喻邪恶势力。
3. 九关:本指天宫的九道门,这里指朝廷。
4. 寄牋:写信。
5. 东南风:指顺风顺水的环境。
6. 蜚廉:古之善相马者,这里借指贤能之人。
7. 妙斲:神妙的刻画,比喻高明的见解。
8. 君氏:作者自指。
9. 无乃:相当于“恐怕”。
10. 鲁:愚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自我期许和激励的诗。首联“尘埃地上臣,天阙无力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如同地上的尘埃一样微不足道,无法弥补天空的裂痕,暗示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为力。
颔联“夜叉呵九关,尝胆真自苦”,则用夜叉守护天宫之门以及越王勾践尝胆的故事,表现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能奋发向前,充满毅力。
颈联“寄牋东南风,傥得蜚廉许”,诗人请求东南风吹走他的信函,表达了他渴望能够得到高位者赏识的心情。这里使用了古代传说中风神蜚廉的形象,寓意诗人向往获得贤明的举荐。
尾联“尚当求妙斲,君氏无乃鲁”,诗人表示仍要追求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以期望能得到更好的机会。这里的“君氏无乃鲁”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可能有所欠缺,还需努力进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147年左右的南宋时期,诗人朱松写下了《秋怀十首 其二》这首诗。这一年朱松已经步入老年,他的心境如秋天的落叶一般,充满了悲伤和忧愁。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压倒,而是以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的困境。
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南宋朝廷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松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此深感痛心。此外,他自己的生活也遭遇了很多不幸,家庭破碎、仕途不顺,使他倍感压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松创作了《秋怀十首 其二》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祖国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用秋天的高洁和宁静来象征自己的品质,表达了愿为国家尽忠,为家人尽孝的决心。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依然坚定地面对生活,展示了南宋文人的气节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