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三月江南花渐稀,春阴漠漠雪霏霏。
章台街里翩轻吹,灞水桥边送落晖。
陆凯传精梅暗落,韩凭遗恨蝶争飞。
诏书漫道吹纶薄,谁见纷纷上客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春三月,江南的花渐渐凋谢,春意阑珊,天空阴沉,飘洒着细雪。繁华的章台街里,春风轻拂,宛如舞蹈;而灞水桥头,却只能送别夕阳,寄托离愁。诗人梅园中的梅花已暗自落下,那份思念之情犹存;韩凭之死留下的遗憾与悲情,化作蝴蝶争飞。诏书中尽管有天子关爱之意,但这层薄薄的关心无法抵挡生活中的纷扰与辛劳,又有谁能看见这华丽的辞藻所遮掩下的现实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三月江南:指春天三月的江南地区。
2. 花渐稀:花朵渐渐稀少。
3. 春阴漠漠:春天的阴郁气氛。
4. 雪霏霏:形容飘落的柳絮如雪般纷飞。
5. 章台街:位于长安的一处繁华街道。
6. 翩轻吹:轻轻地随风飘舞。
7. 灞水桥:古代西安的一处著名的送别地点。
8. 送落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送别。
9. 陆凯传精梅暗落:暗指陆游的诗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述梅花孤独地凋落。
10. 韩凭遗恨:引用韩凭之妻与丈夫离散的典故。
11. 诏书漫道吹纶薄:表明皇帝下达的命令无法阻止柳絮飘落。
12. 纷纷上客衣:指柳絮洒满宾客的衣服。

去完善
赏析
《柳絮》是宋初诗人钱惟演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首联描述了江南三月的景色,花儿渐渐凋谢,春天的阴郁与飞扬的柳絮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颔联以章台街和灞水桥两个地点为背景,展现出飘飞的柳絮在古城中的别样韵味。颈联则用陆凯赠梅和韩凭遗恨两个典故来表现柳絮背后的深层含义,丰富了诗的内涵。尾联则以疑问句收尾,引发读者思考纷飞的柳絮是否真的如诏书中所言美好,为诗增色不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使得人们对柳絮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絮》是北宋初期诗人钱惟演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柳树飘絮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在春天的感伤和惆怅。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左右,正值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立之际。
在这段时间里,钱惟演本人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他本是吴越国的王子,后来成为北宋的官员,并且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枢密使,地位显赫。然而由于卷入宫廷斗争,他的官职被剥夺,最终客死他乡。这段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战乱频繁,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依然持续。民间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非常活跃。而诗人钱惟演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产生的。因此,《柳絮》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钱惟演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