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莲勺交衢接荻园,来时十里一开筵。
歌翻南国桃根曲,马过章台杏叶鞯。
别殿对回双绶贵,后门归夜九枝然。
閒随翠幰欹乌帽,紫陌三条入柳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莲花池旁的道路连通着荻园,赴宴之时一路行来绵延十里。唱起了南方水乡的歌曲,马蹄踏过种满杏树的章台街。离开宫殿时与一对贵族的回程相遇,夜晚后门归来华灯初上。闲暇之余乘着马车游荡于街头巷尾,穿过紫色的道路进入柳絮飘飞的暮色中。

去完善
释义
《公子》:这是一首描述古代贵族公子的诗词。
注释:
1. 莲勺交衢接荻园:这里“莲勺”指的是古地名,“交衢”意为交叉的道路,“荻园”是古代贵族的园林。这句表示公子所在的位置是在一个繁华的区域。
2. 来时十里一开筵:意为公子出行时,每隔十里就有一场盛宴招待他。
3. 歌翻南国桃根曲:这里的“南国”指中国南方地区,“桃根曲”是一种歌曲名。这句表示公子所听之曲都是南国的热门曲目。
4. 马过章台杏叶鞯:这句中的“章台”是一个古代的地名,用来比喻繁华的地区,“杏叶鞯”是指杏黄色马具。这句表示公子骑马经过繁华的地方。
5. 别殿对回双绶贵:这句中的“别殿”指宫殿,“双绶贵”是指有地位的人。这句表示公子来到宫殿,见到的是那些有地位的人。
6. 后门归夜九枝然:这句中的“后门”指皇宫的后门,“九枝然”可能是形容灯火辉煌的场面。这句表示公子在皇宫后门享受夜晚的繁荣景象。
7. 闲随翠幰欹乌帽:这句中的“翠幰”指豪华的马车,“乌帽”是一种黑色的帽子,这句表示公子悠闲地跟随着豪华马车,戴着黑色帽子。
8. 紫陌三条入柳烟:这句中的“紫陌三条”指繁华的大街,“柳烟”指春天的柳絮。这句表示公子在繁华的街道上漫步,欣赏着春天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子出游的情景,以及他眼中的繁华景象。首联中的“莲勺交衢接荻园”,点明了公子的出行路线,途经繁闹的城市和宁静的田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公子的生活轨迹。接下来的颔联,诗人描述了公子的娱乐活动,如听歌看舞、骑马游玩等,表现出公子风流倜傥的形象。
颈联则通过对“别殿对回双绶贵,后门归夜九枝然”的描绘,展现了公子身处权贵之家的地位。尾联中的“闲随翠幰欹乌帽,紫陌三条入柳烟”,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表明公子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子》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钱惟演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7年至1034年之间,即钱惟演的晚年时期。这个时期的钱惟演正处于人生的高峰期,他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等职,地位显赫。然而,他也饱受宫廷斗争和官场倾轧之苦,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往事的留恋。
在这个时代,北宋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诗词歌赋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钱惟演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个文人雅士的独特风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