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意
漏浅风微夜未胜,雨云无迹火云凝。
簟铺寒水频移枕,帐卷轻烟更背灯。
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
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色还未完全暗下,微风轻轻吹过,漏壶中的水位逐渐上升。夜空中的云朵和云彩交织在一起,宛如烟火般璀璨夺目。
竹席上的水珠带来阵阵凉意,我不断调整枕头以求舒适。帘幕随烟雾而升,微弱的光线更显清幽。
想要清洗烦恼,谁能给我一把玉壶冰呢?我知道在兰台有敞开胸襟的地方,可是宋玉那样多才的人也只能独自登山罢了。

去完善
释义
沃顶: 指清凉的泉水或者瀑布。沃,浇灌,这里形象地描绘出清泉从山顶流下的情景。
金掌露: 形容甘露一样清甜的水滴,以金掌比喻泉水之珍贵。
宋玉: 中国古代文学家,战国时期楚国人,与诗中的钱惟演时代相近,故此处可能寓意钱惟演和他的才情。
兰台: 战国时楚国宫殿名,也指皇宫中藏书之处。

去完善
赏析
《夜意》是宋代诗人钱惟演所写的一首描绘夜晚景色的诗词。首联“漏浅风微夜未胜,雨云无迹火云凝”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时间的流逝、微风拂过、夜幕降临,这些画面仿佛让读者置身于诗人的夜晚中。颔联“簟铺寒水频移枕,帐卷轻烟更背灯”则是对夜晚环境的进一步刻画,无论是竹席上的水声还是烟雾缭绕的灯光,都给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
颈联“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的剖析:沃顶是指头顶上的头发,这里的“金掌露”可以理解为夜间凝结在植物叶片上的露水,象征着纯洁无暇的品质;而“涤烦谁借玉壶冰”则是在描述诗人渴望内心清净,不受世俗纷扰的心情。
尾联“兰台知有披襟处,宋玉多才独自登”则暗示了诗人对才华横溢却孤独一身的感慨。他以宋玉自比,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命运的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孤独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意》是北宋诗人钱惟演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期,诗歌艺术发展迅速。
钱惟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钱惟济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大臣。后来,钱惟演在北宋朝廷任职,历任崇仪使、翰林学士等职。他的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深得宋太宗的赏识。然而,他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为一些政治原因被贬谪至远州。
在钱惟演创作《夜意》的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抒发情感,探讨人生哲学。在这个背景下,钱惟演通过描绘夜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