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蝉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声清凉的叹息消解了盛夏的闷热,时光匆匆流逝。有志之士心中充满了痛苦,初次听到这声音不禁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1. 清溽暑:指炎热的夏季。清,清凉;溽暑,湿润的炎热天气。
2. 促流年:催促时间流逝。流年,即时光流逝。
3. 志士:有远大理想的人。
4. 偏苦:特别苦恼。
5. 独泫然:独自流泪。泫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早蝉》是唐代诗人雍裕之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早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一声清溽暑”,以“清”来形容蝉鸣,表明了早蝉声音的清澈嘹亮。而“溽暑”则点出了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特点,为后面的意境铺垫了基础。
次句“几处促流年”,诗人由早蝉的叫声联想到时光的流逝。“促流年”意为催促着时光的逝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的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志士”是指有远大抱负的人,这里诗人以“志士”自喻,表达了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而“泫然”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听到早蝉鸣叫时的心情,即哀伤落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蝉》是唐代诗人雍裕之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早秋时节,鸣蝉嘶哑地叫着,仿佛在抱怨季节的转换。诗人通过对早蝉的描述,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
这首《早蝉》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雍裕之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担任监察御史等职位,后因故被贬为蜀州刺史。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迁,从而创作出这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在同一时期,唐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样,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诗人如白居易、元稹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雍裕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