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蛩

标题包含
秋蛩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水停歇在苍绿的青苔上,月光斜照在长满青草的石阶旁。秋虫哀鸣让人无不感到忧伤,更何况我们此刻正在离别难舍。
去完善
释义
《秋蛩》:唐代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1. 雨绝苍苔地:“雨绝”表示雨后放晴;“苍苔地”指长满青苔的地面。这里描述的是雨后天晴的景象,露出的苍苔地面显得格外清新。 2. 月斜青草阶:“月斜”表示月亮将落;“青草阶”指的是长着青草的台阶。这里描述的是月将落的时刻,月光洒在青草台阶上,气氛宁静而美丽。 3. 蛩鸣:指蟋蟀等昆虫的鸣叫声。在古代诗词中,蛩通常被用来表达秋天的到来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离怀:离别时的情怀,多指离愁别绪。这里是作者感叹听到蛩鸣时产生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秋蛩》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抒发离别情感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思念之情。 首联“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雨水洗净了地上的苍苔,月光洒在长满青草的台阶上。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特征,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颔联“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诗人通过观察蟋蟀的鸣叫,引发了对离别情怀的感慨。蟋蟀的鸣叫声通常被认为是秋天的象征,因此,这里的“蛩鸣”也就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同时,诗人通过“谁不怨”的设问,表达了对离别的普遍感慨。最后一句“况是正离怀”,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正处于离别情绪中的现实情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蛩》是唐代诗人雍裕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蟋蟀在草丛中鸣叫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秋天寂静、凄凉的气氛,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雍裕之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繁荣、文化发展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代,诗人也面临着科举失利、官场失意等困境。这使得他在创作诗歌时,更加关注自然景色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秋蛩》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天蟋蟀鸣叫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惆怅。这种情感与他所处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唐朝中期,由于社会矛盾加剧,文人雅士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诗歌成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秋蛩》是雍裕之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情感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