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静亭
鼎创新亭静更幽,四时景象镇长留。
端如和气里谈笑,恍若春风中泳游。
排闼山供蓝色重,凭栏水拥壁光浮。
我来登赏无穷趣,好把篇诗与唱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建亭子更显宁静,四季景色恒久长存。
端庄得体的言笑之间,如同沐浴在春风之中。
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倚着栏杆,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出湖光山色。
我在此处欣赏无尽的景致,尽情地吟咏诗篇,与人唱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鼎创:比喻开创基业或事业。
2. 新亭:新建的亭子,这里指静亭。
3. 更:更加。
4. 四时:四季。
5. 镇长:永远保持。
6. 端如:端庄的样子。
7. 和气:和谐的氛围。
8. 恍若:好像。
9. 泳游:在水中游动。
10. 排闼:推开门。
11. 山供蓝色重:形容远山青翠,宛如一幅画卷。
12. 凭栏:靠着栏杆。
13. 水拥壁光浮:水面映照出壁上的光影。
14. 登赏:登山欣赏风景。
15. 好把:准备好。
16. 篇诗:诗篇。
17. 唱酬:唱和酬答,即相互唱和诗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静亭”,描述了诗人眼中的静亭之美及其引发的感想。首句以“鼎创新亭静更幽”描绘出静亭的静谧和深幽,以“四时景象镇长留”传达出此地景色的永恒魅力。接着,诗人通过“端如和气里谈笑”和“恍若春风中泳游”表达对静亭的亲近感和愉悦感,仿佛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到温馨的氛围和无尽的欢乐。
接下来,“排闼山供蓝色重”以山景为背景,赋予画面壮丽的视野;而“凭栏水拥壁光浮”则表现出水的波光粼粼,更显生动和自然。此时,作者心中充满了欣赏美景的愉悦,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写诗抒怀的欲望:“我来登赏无穷趣,好把篇诗与唱酬。”
整首诗通过对静亭宁静、秀美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从彦的《题静亭》创作于北宋时期,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罗从彦作为理学名家,早年弃官从教,致力于培养人才,以推动儒学发展为己任。他在这首《题静亭》中表现了当时的学者对心灵的追求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罗从彦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初年的太平盛世,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繁荣。然而,在社会表面繁华的背后,知识分子内心对于个人信仰的追求和对于社会责任的思考却日益加深。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许多士大夫选择了隐逸山水、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以求内心的宁静。这种心态在《题静亭》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创作《题静亭》时,罗从彦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因此选择归隐山林,专心学问。这首诗表达了罗从彦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他以静亭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