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白云冉冉度南园,绿柳明花处处然。
云物无心心自适,优游无我我忘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雲悠悠飘過南園,綠柳鮮花處處繁茂。
雲朵無意心境自適,悠哉遊哉忘我忘年。
去完善
释义
1. 白云:比喻诗人超凡脱俗的境地。
2. 南园:指位于中国南方的诗人的家园。
3. 绿柳明花:指春天里的新绿柳枝和明媚花朵,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象。
4. 度:经过的意思。
5. 然:这样的意思。
6. 云物:此处的云物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
7. 无心:没有杂念。
8. 心自适:心境自然而然地感到舒适宁静。
9. 优游:指悠闲自在的生活。
10. 无我:没有私心的意思。
11. 忘年:忘记岁月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首句“白云冉冉度南园”中,诗人以白云作为春天的象征,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悄然降临的过程。而“绿柳明花处处然”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绿色与明艳的花朵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云物无心心自适”一句中,作者以云物的无心比喻人的心境,即使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时,人们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足。而在“优游无我我忘年”一句中,诗人又强调了个体在与自然的交融中可以忘却时间的流逝,获得心灵的愉悦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描绘春日的景象,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这种诗意与哲理的结合使得本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宋代诗人詹初的一首五言律诗,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首诗创作于宋朝中期,大约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詹初正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中。他身为一名士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同时也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对自然界的美丽和和谐充满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捕捉到春天的美好瞬间,将其生动地展现在诗歌之中。
在这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印刷术的发明等。同时,科举制度也逐渐完善,为文人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然而,社会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等。这些因素都对詹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使他的作品既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又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