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
理本无象,气为有形。
气为理载,理以气乘。
匪理气粗,匪气理冥。
气以理神,理以气弘。
二者相须,其道分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理气:哲学名词,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谈论的“理”与“气”的关系。
2. 象:指形象、具体的事物或现象。
3. 乘:搭载、承受。
4. 粗:此处指粗糙、模糊。
5. 冥:昏暗,这里指混沌不清。
6. 神:赋予生命力。
7. 弘:广大、扩展。
去完善
赏析
《理气》一诗借用了儒家的哲学观念,通过“理”与“气”这两个哲学概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诗人认为,“理”是抽象的、无形的,而“气”则是具体的、有形的。这种理解来源于儒家对于“道”的理解,即“道”是无形的、抽象的,但它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赋予事物以生命力。
接着,诗人指出“气”是“理”的载体,而“理”则存在于“气”中,以此强调“理”与“气”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于过分关注“气”或过分关注“理”的批评,他认为正确看待“理气”关系应该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随后,诗人强调了“气”和“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气以理神,理以气弘。”意思是说,“气”因为“理”的存在而显得更有生气和活力;而“理”也因为“气”的存在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发扬。这里的“神”和“弘”分别代表了生机和扩大。这再次表明了“理”与“气”的密不可分。
最后,诗人总结到:“二者相须,其道分明。”这是说,“理”与“气”是两个相互依赖的概念,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整地理解世界。它们的关系犹如阴阳互补,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理气》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詹初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宋时期,也是理学的兴盛阶段。詹初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受到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了理学的哲学思想。
詹初在诗中的“理气”一词,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和规律。这首诗通过描述气和理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气和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就如同人的身体和精神一样,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这个时期,詹初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正直清廉,不为权贵所容,最终被贬谪。这样的遭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坚定地信仰理学思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理学的兴起与传播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学主张人性本善,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些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实践。詹初的诗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理学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