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心斋
生生天地心,吾人秉其真。
虚灵无一物,纯然惟元仁。
如何彼放失,物欲共沉沦。
客感乃为主,本主翳埃尘。
鉴此去物欲,而求我真纯。
求之真即见,端然还在身。
祗恐物与欲,乘间复来侵。
念兹心益奋,日夜终惟寅。
戒惧与谨独,式用存吾神。
于焉生生意,始与天地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生不息是大自然的真谛,我们每个人都蕴含着它的真理。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空明无物,纯净而美好。
为何我们会迷失自己,被物质欲望拉向深渊?
外在的感觉成为了主导,原本的本真却被世俗蒙蔽。
看清这一切,要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寻找真实的自我时,你会发现它一直都在你身边。
只担心物欲会再次趁虚而入。
为了保持清醒,我们应时刻警惕,不容许物欲再来侵害。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与自然共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生生:生存发展。
2. 真:真实,指事物的本质。
3. 无一物:指心灵无牵无挂的状态。
4. 元仁:最根本的仁爱之心。
5. 如何:为什么。
6. 放失:失去、舍弃。
7. 物欲:物质欲望。
8. 沉沦: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9. 客感:外来的情感或感受。
10. 本主:本来面目,真实的自我。
11. 翳埃尘:被尘埃遮蔽。
12. 鉴此:以此为借鉴。
13. 纯:纯洁、纯净。
14. 求我真纯:追求我真实的纯洁。
15. 真即见:真实就能看见。
16. 端然:端庄、端正的样子。
17. 祗恐:只怕、担心。
18. 乘间:利用间隙、机会。
19. 复来侵:再次侵袭。
20. 念兹:时刻想着。
21. 心益奋:精神更加振奋。
22. 日夜终惟寅:日日夜夜始终不懈。
23. 戒惧:警惕、防备。
24. 谨独:谨慎独处。
25. 式用:尝试使用。
26. 存吾神:保持我的精神。
27. 于焉:在这里、在那里。
28. 生生意:产生生机活力。
29. 与天地伦:与天地同气连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求心斋》,作者是詹初,表达了诗人对心灵纯洁的追求和坚守,以及克服物欲,回归本真自我的思考。
首联“生生天地心,吾人秉其真”,言生命源于天地之心,人类秉承了这一真理。次联“虚灵无一物,纯然惟元仁”,则是表述了人之初始的纯洁无暇状态,心灵空明通透,纯真无邪。
接下来的三联“如何彼放失,物欲共沉沦。客感乃为主,本主翳埃尘”,则描绘了人心的迷失,因为物欲的诱惑,导致心灵受到玷污,而使人的初心逐渐丧失。后两联“鉴此去物欲,而求我真纯。求之真即见,端然还在身”,则是对抗这种迷失的方法:追求心灵的纯净,以此寻找真实的自我。只要一心求真,便能发现,那个最初的自己依然存在于心中。
然而,诗人在尾联中又提到“祗恐物与欲,乘间复来侵。念兹心益奋,日夜终惟寅。”表明现实中的物欲诱惑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因此诗人告诫自己要时刻保持警惕,慎独而戒惧,不断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最后两句“于焉生生意,始与天地伦”,点明了只有通过不断地修养内心,才能保持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才能做到人与天地同寿、和谐共存。整首诗从追寻本真出发,以与天地并行为结,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心灵修养的重视和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求心斋》是南宋诗人詹初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89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詹初(约1156-1236),字元臣,号一峰,江西乐平人,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诗文和理学思想在当时有较大影响。詹初崇尚儒学,主张务实,提倡“心学”,以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在这一特殊时期,詹初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参与抗金活动,力图恢复中原,但因政治斗争及战争失败而未能如愿。晚年隐居于庐山,创立了白鹿洞书院,专心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
在詹初生活的时代,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南宋王朝虽偏安江南,但仍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在这种背景下,詹初以儒家之道为基础,强调内心修养和人格完善,力求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力求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