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世道已趋末,人心觉更殊。
逐逐在势利,权势竞吹嘘。
忠言翻为怨,成风在谄谀。
谄谀势立至,势去还踌躇。
小人夸得志,君子思归欤。
不忍同世浊,深山高结庐。
闭门守吾拙,势利安可居。
势利一时荣,时过祸反予。
不如守贫贱,履道常坦如。
所以介然志,三公不易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今社会逐渐走向衰落,人们的价值观却变得愈发不同。
许多人都在追逐名利,权利和地位成了他们的吹嘘对象。
忠诚的建议反而被曲解成怨恨,阿谀奉承的风气日益盛行。
阿谀奉承的人似乎瞬间就能获得势力,然而一旦失去权力,他们又会犹豫不决。
而那些投机取巧的小人则在炫耀自己的成功,而正直的君子却在考虑回归原本的生活。
我无法忍受与这世界的污浊共存,于是在深山里筑起了一座小屋。
紧闭家门守护我那纯朴的生活,那些名利地位对我来说不过是无足轻重的东西。
名利地位只能带来一时的荣耀,时间一过,反而会招致灾祸。
还不如坚守贫贱的生活,遵循道德的道路总是平坦无阻。
这就是我坚定信念的原因,无论是三公之位还是其他任何诱惑都无法改变我的初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詹初:南宋时期文人,曾任过州郡属官和县令等地方官职,后来辞官隐居,以诗作为自己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2. 世道已趋末:这句话是说社会风气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趋末”就是趋向衰落的含义。
3. 人心觉更殊:意思是说人们的心灵也感觉到了这种明显的变化。“殊”表示明显的不同。
4. 逐逐在势利:人们纷纷追逐权力与财富。“逐逐”表示热切追求的样子,“势利”即权力和财富。
5. 权势竞吹嘘:有权利的人争相自我吹嘘。“吹嘘”指过分夸张和炫耀自己的优点或成就。
6. 忠言翻为怨:直言劝谏反而被人怨恨。
7. 成风在谄谀:阿谀奉承的风气已经形成。“成风”表示某种习惯或风气已经形成,“谄谀”表示过分奉承和恭维别人。
8. 势立至:势力可以立刻得到。
9. 势去还踌躇:失去权力后会犹豫不决。“踌躇”形容犹豫不定的状态。
10. 小人夸得志:品行不端的人凭借权力自夸得意。
11. 君子思归欤:有道德修养的人考虑回归隐居生活。“归欤”是古文中的倒装句式,意思是“归于何处?”
12. 不忍同世浊: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
13. 高结庐:选择在深山中搭建房舍。
14. 闭门守吾拙:关上家门坚守我的原则。
15. 安可居:怎么能在此居住。
16. 势利一时荣:权力和财富带来的荣耀只是暂时的。
17. 时过祸反予:当时间过去,灾祸反而会降临到身上。
18. 不如守贫贱:不如坚守贫穷与地位低微。
19. 履道常坦如:遵循道德准则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履道”是指践行道德原则,“坦如”意为坦然自如。
20. 所以介然志:这就是为什么坚定志向的原因。“介然”表示坚定的含义。
21. 三公不易诸:古代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这样的高位也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里是一种比喻,用来强调作者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有感》,是诗人詹初对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感悟与反思。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于世道趋向堕落、人心越来越差的忧虑和感慨。
首先,“世道已趋末,人心觉更殊”两句,指出社会道德风尚的败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心的深深担忧。接下来,作者通过描绘社会上人们追求势利、权利,争相吹嘘,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为荣的现象,进一步揭示出人性的沦丧和道德的缺失。
然后,作者通过对比“忠言翻为怨”与“成风在谄谀”来表达讽刺之情,指出社会已经颠倒了是非黑白,忠诚之言反而被看作怨恨之声,而虚假奉承却成为了一种风气。紧接着,诗人描述了势利的短暂和危险,警示人们不要沉迷其中,因为权势一旦失去,就会陷入困境。
接着,诗人通过对小人的得意和君子的失意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正直之士的赞美。而诗人自己选择了离开污浊的社会环境,躲到深山结庐而居,坚守自己的原则。诗人认为,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不能随波逐流、追求名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幸福。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决心:宁愿忍受贫贱的生活,也要坚守正道,遵守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坦然自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坚定信念,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关注和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思考,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感》是南宋诗人詹初的一首著名诗篇,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期。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中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詹初作为一位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文人,对现实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詹初在这个时期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折。他曾一度入仕,担任地方官员,但目睹了官场腐败,深感痛心疾首,因此选择了辞官回乡。回到故乡后,他寄情山水,耕读自娱,同时关注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詹初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繁荣期。然而,这个时代也是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但仍面临着外患内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用自己的笔墨抒发爱国情怀。詹初也不例外,他在《有感》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