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
方趁夏日永,不知秋已清。
秋清岁即晚,吾道终何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趁着夏日的长昼,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来临。秋天来临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我的理想究竟何时才能实现呢?
去完善
释义
1. 方:才;刚刚。
2. 趁:享受;利用。
3. 夏:夏天。
4. 永:长久;永久。
5. 秋:秋天。
6. 清:清爽;清凉。
7. 岁:一年;岁月。
8. 即:马上;立刻。
9. 晚:迟;慢。
10. 吾道:指儒家的道德学说。
11. 终:最后;终于。
12. 何:什么;怎么。
13. 成:成功;完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方趁夏日永,不知秋已清”开篇,表达了季节流转中时光的悄无声息,写出了人们往往在夏日的喧嚣中忽略了秋天的到来。这种表达手法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沉思——人生苦短,光阴似箭,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生命的每一刻,珍惜每一个季节的美好。
接下来的诗句“秋清岁即晚,吾道终何成”,则转向了深沉的自我反思。秋天清澈美丽的景色,让诗人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于是他问道:“我这一生所追求的道路,最终能实现吗?”这是一种深深的担忧与惶恐,也是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挣扎与思考。诗人将个人置于宽广的历史背景之中,从而传达出他对生命、对理想的执着与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至》是南宋诗人詹初的一首描绘秋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在詹初生活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960-1279年)晚期。当时,南方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个背景下,詹初作为一位文人,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熏陶,对自然景色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詹初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他在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往往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