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胡人入寇
老来不忍闻征战,征战偏从老岁闻。
静里追思生乱者,令人无语对斜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纪渐长的时候最听不得战争的消息,而偏偏这些消息常常伴随着衰老的岁月传来。在这宁静的时刻反思造成动乱的原因,让人面对夕阳默默无言。
去完善
释义
1. 老来:年老之时。
2. 不忍:不想听到。
3. 征战:指战争。
4. 偏从:偏偏就在。
5. 老岁:老年。
6. 静里:宁静的时刻。
7. 追思:回想。
8. 生乱者:引起动乱的人或事物。
9. 无语:无言以对。
10. 对斜曛:面对夕阳。
去完善
赏析
《闻胡人入寇》是宋代诗人詹初创作的一首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歌以老年人的视角,通过对战争引发的混乱进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老来不忍闻征战”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老年时听到战争的坏消息让人痛心疾首。这里的“老来”既是诗人对自己年龄的描绘,也是代表着整个国家步入迟暮的景象。战争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也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
接下来的诗句“征战偏从老岁闻”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偏从老岁闻”意味着老年人不仅要承受战乱的痛苦,还要承担战争带来的损失和压力。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读者更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诗人的悲痛之情。
而后两句“静里追思生乱者,令人无语对斜曛”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反思。在宁静的环境中,回顾引起战乱的根源,不禁让人陷入深深的沉默之中。诗人用“斜曛”这一景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痛恨。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通过描述战争给老年人群体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胡人入寇》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詹初创作的一首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历经战乱和动荡。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然而,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一直饱受金、蒙等外族势力的侵扰。在这期间,诗人詹初目睹了民众疾苦和国家危难,内心充满忧虑。他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呼吁国家和民族团结一心,共赴国难。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詹初作为一名士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国家兴亡。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