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
青翠春来未见奇,丽红正是夭夭时。
霜寒十月花开尽,祗有松筠秀旧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绿意盎然并无特别,到了夏天便是绚烂盛开的时候。而在寒冷的的秋冬季节,别的花朵都凋谢了,只有松柏依然苍翠如画。
去完善
释义
1. "青翠":指草木茂盛、颜色鲜艳的状态。
2. "春来":春天到来的时候。
3. "未见奇":意指没有其他植物生长得奇特。
4. "丽红":鲜艳的、引人注目的红色。
5. "夭夭":形容美丽而繁盛的样子。
6. "霜寒":寒冷的霜冻天气。
7. "花开尽":所有的花都已经开败。
8. "祗有":只有。
9. "松筠":松树和竹子,这里喻指坚贞不屈的品质。
10. "秀旧枝":展示往日的风采,这里的"旧枝"比喻过去的美好时光或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松竹为题,描绘了松竹在春、夏、冬三季中的不同风貌。诗人首先提到春天的青翠景象,而松竹并未显现出奇特地貌;当夏季来临,艳丽的花朵竞相盛开时,松竹依旧保持其挺拔的姿态。到了严霜铺地的冬天,其他花卉早已凋谢殆尽,唯有松竹依然凌霜傲雪,展示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诗人通过描述松竹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寓含着人生哲理。松竹象征着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告诉人们应如松竹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竹》是宋代诗人詹初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詹初,字元善,徽州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学者和诗人。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詹初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坚持读书、著述,关注社会现实,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文著称,作品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操。
在这首诗中,詹初通过对松竹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松树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贞不屈、傲骨凌霜的品质,詹初借用这两种植物的形象,表达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定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詹初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