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回乡偶书

标题包含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官场中...查看更多
HenryDong_2324
去完善

译文
年少时离开家乡到外地闯荡,直到老年才重回故地;虽然口音依然如初,但头发已经逐渐稀疏花白。重逢之际,孩子们疑惑地看着这位陌生长者,好奇地笑着询问:“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HenryDong_2324
去完善
释义
1. 回乡偶书:这首诗的题目,意味着诗人偶然间回到了家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2. 贺知章: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以诗歌、书法见长。 3.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里指的是诗人少年时就离开了家乡,年老了才回来。“少小”指年少,“老大”则形容年纪已大。 4. 乡音无改鬓毛衰:尽管离家多年,但乡音依然未变,只是头发已经稀疏变白。“乡音无改”表示口音依然如故,“鬓毛衰”即形容头发变得稀少。 5. 儿童相见不相识:诗人回到家乡,发现曾经熟悉的孩子已经不认识自己了。这里的“相见不相识”指的是孩子们对诗人感到陌生,并不认识他。 6. 笑问客从何处来:孩子们好奇地笑着询问诗人从哪里来。这里表现出孩子们在看到陌生的诗人时的好奇与纯真。
HenryDong_2324
去完善
赏析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描绘人生感悟的诗。诗歌以自叙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时所见的景象和心中的感慨。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点明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年轻,以及如今回归故乡时的年老。通过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描述了诗人虽然口音未变,但头发已经花白稀疏,形象地表现了岁月催人老的无奈。 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写的是家乡的孩子因为年幼,无法认出曾经的诗人。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已经离家多年,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 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以儿童的询问为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以客自居,暗示他已经成为了家乡的陌生人,揭示了人生无常的哀愁。
HenryDong_2324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44年,此时诗人已经八十六岁。在这之前,贺知章曾担任朝廷重臣,官至太子宾客,但他因年迈而辞官还乡。在这段时间里,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目睹了世事的沧桑变化。 这个时期正值唐朝盛世,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然而,在这个表面上看似平静的年代,社会内部却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党派争斗等现象逐渐显现,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离开京城,回到故乡的那一刻,贺知章感慨万千。他看着熟悉的家乡风光,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不禁热泪盈眶。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回乡偶书》,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
HenryDong_2324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