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他们笑着问我,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去完善
释义
乡音:家乡口音;鬓毛:两鬓的头发;衰:稀疏、斑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游子归乡的复杂情感。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简练地概括了诗人漫长的人生旅程和思乡之情。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通过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无情流逝,尽管语言习惯未变,但身体已然衰老。第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用生动的画面刻画了人世变迁的无奈与辛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平实,却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44年,此时诗人已经八十六岁。在这之前,贺知章曾担任朝廷重臣,官至太子宾客,但他因年迈而辞官还乡。在这段时间里,诗人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目睹了世事的沧桑变化。
这个时期正值唐朝盛世,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然而,在这个表面上看似平静的年代,社会内部却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党派争斗等现象逐渐显现,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离开京城,回到故乡的那一刻,贺知章感慨万千。他看着熟悉的家乡风光,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和追求,不禁热泪盈眶。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回乡偶书》,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